從雲端加速技術看台灣高階人才培育問題#17:專業的技術與管理人才生態系/洪士灝
上一篇提到,要快速賺錢或功成名就的話,何必辛苦的來搞長程高風險的研發呢?事實上,賺錢並不等同於競爭力;時勢造就了一群科技新貴以英雄自許,但真正偉大的英雄。是能改變和創造時勢的。
建立產學研究生態系的重要性
昨天某竹科系統廠的人力資源部門來拜訪我,聊到公司的近況與人才的招募。這家公司去年業績還不錯,但居安思危,目前正力求轉型。
去年該公司邀請我去演講,對於如何打造智慧型的系統解決方案很感興趣;公司增加了一些真正有在做中程研發的部門,希望從晶片、系統設計的本業,進一步連結到深度學習和大數據分析的市場,同時也雇用了一些具備研究能力的技術人員,頗多具有博士學歷。
他問到,目前學界在培育博士級研究人才的狀況如何?筆者回說,目前正處於一個過渡的階段,也處於一種人才斷層的狀態。
說過渡階段,是因為傳統那種拿博士學位後,進到大學安穩當一輩子教授的階段,已經隨著大學和教授多到必須退場而成為過去;雖然資訊工程領域的博士級人才,在業界還是非常熱門搶手,但是樂於以偏概全的媒體,和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二手傳播,讓許多年輕人誤以為讀博士沒有價值。
學界在培育博士級研究人才的狀況,目前正處於過渡階段,人才出現斷層。
唯有讓研究人才的價值突顯出來,大學才能吸引那些真正想做研究的人進來。我相信廣設大學的立意頗佳,但在執行面上,卻做了最糟糕的示範[footnote]其中之一,就是「師心自用」,除了其原意之外,我將「師心自用」加以引申,形容在廣設大學和五年五百億的這些年,釋出許多職缺和計畫經費,不少大學教師培育為己所用的人才,為的是擴大和鞏固自己的學術地位和門閥。那些不願鑽營的教師,往往被打入冷宮。[/footnote]。
現在大家都看到問題了,經濟競爭力不足的國家,如何撐起真正一流的大學?如果能夠及時重整,落實學術與產業的鏈結,順利過渡到務實的文化,人才斷層才不致造成嚴重影響。
筆者也說,像貴公司這樣有研發企圖心,應該設法將好的訊息散佈出去,而不是遮遮掩掩的做計劃、只想到大學撿現成人才,怕對手搶生意和挖角。
這樣的業界文化,在過去那種「幾個月就能將在大學練好基本功的可造之材變成即戰力」的時代,可能沒問題;但要轉型提升,就會碰到瓶頸。
在這個技術必須相接軌、全球化開源分享的時代,國內業者如果還是同行相忌、敝帚自珍,那麼要建立有競爭力的生態系是很難的。
例如「深度學習」這個議題,業界如果自己來做,要做到幾時?光是就軟體來說,近年深度學習的軟體可說是百家爭鳴,研究不完。
我在本週一(2017年1月16日)的演講中提到,Wikipedia整理列舉比較了17個較受歡迎的軟體(如下圖),其中有15個開源碼專案,大部分都有硬體加速。這是台灣業界的機會,但絕對不能在各大公司都以開源分享來合縱連橫的時代,還繼續以閉門造車的心態經營研發。
摘自筆者週一在開源系統軟體課程的演講投影片。
仿效國外,讓專業研究人才和管理人才分流
從人力資源的角度,我向該公司的訪客提了一些建言。國內的公司若要提升研發水準,應該要給技術人才多一些基於技術卓越而晉升的管道,而不是過去常見的「技優則仕」──讓表現不錯的技術人掛上經理頭銜、開始帶團隊管人。
這樣做非但不利於管理,也不利於技術的提升和創新。很多技術背景的經理,其實管理的知識與能力頗為薄弱,或者本身不喜歡、不適合管人;但因循國內業界文化,必須跳出來當經理,這樣一來造成管理專業不足、技術能力也不足,兩頭落空的窘境[footnote]我問人資經理旁邊隨行的技術部門經理,是不是常常有些經理被虧「只剩一張嘴」?他微笑不語。[/footnote]。
國內科技業應該多多思考,打造一些能讓專業技術人和專業管理人扮演關鍵角色、發揮能力的職業生態系。
國外科技公司很多都採雙軌制(Dual Tracks)。適合走技術路線的人,可以擔任高階技術職務,在公司也能取得較高的地位。
例如我在Sun工作時的職務是主任工程師(Staff Engineer),我可選擇走管理職,從Manager、Senior Manager、Director、Senior Director、Vice President(VP)一路上去。當年我們部門的VP,是我博士班指導教授早年的學生,口才非常好,很適合走這條路。
而另一條路,是走技術軌道:Staff Engineer做得好,一路升Senior Staff Engineer、Distinguished Engineer(DE)。在Sun裡頭重要的研發專案,必須由DE來指導方向,而DE受技術人員尊重的程度,讓DE在計畫會議中可以跟Senior Director和VP平起平坐、辯論。
今天剛好看到這篇國外的文章,把一般人搞不清楚的技術長(Chef Technology Officer, CTO)和研發副總(VP of Engineering)該扮演的角色,講得頗淺顯易懂。
技術長和研發副總,是影響科技公司在技術發展上的重要決策人物,也是國內科技業要創新提升時迫切需要,但又極度缺乏的人才。若要改變現況,我個人希望國內科技業多多思考,打造一些能讓專業技術人和專業管理人扮演關鍵角色、發揮能力的職業生態系。
技術長(CTO)與研發副總(VP Engineering)的職掌不同。原圖出自本文。
教育界和業界攜手培養人才,才是產業之福
在學界,我們希望現在的學生,若想成為下一代的戰將,要多多了解業界的現況與未來。我們在下週二(2017年1月24日)下午舉辦的產業經驗分享活動,請到兩位講者現身說法。
第一位講者梁文耀博士,是新創公司和沛科技的技術長,來談「近年智慧應用與開遠系統軟體的發展趨勢」;第二位,是帶領數百位工程師的凌華科技鄧震球副總,來談「研發團隊改造轉換的經驗與學習」。
這兩位實力深厚的業界技術主管,與聽眾分享他們的觀察與心得,希望讓學子們一窺現在與未來的業界生態。
產業經驗分享 OSS-SHARE。
總而言之,研發文化和生態系的提昇,絕對不是短期可以造就的。教育對未來的影響極大,我樂見業界多一些關心教育的朋友,一起來影響和提升國內學界的研發文化。
我想國內很多大學已經意識到與產業鏈結的重要性,因此業界也可以化被動為主動,到大學演講、授課、分享心得。歡迎有興趣的業者朋友與我聯絡。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