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空出世的Gogoro 2:電動二輪車的觀念與前景/彭明義
筆者花了一個下午多瞭解了一些網路上對於 Gogoro 2 的反應,整體而言是比初代登場宣布售價時的猛烈砲火少了許多,還是有很多人在討論「電車/油車」、「充電/換電」、「補助/圖利」等議題。雖然我人已經不在局內,還是想分享一些看法。
1. 電動車是全球趨勢
四輪領跑,兩輪跟進。這個趨勢不分廠牌與價格帶;你未來可以看到的電動車輛,絕對比現在要看到的多很多。
在環保、排放法規越來越嚴格的約束下,電動車(無論純種或是混合動力)是當前唯一可以符合未來排放和性能相斥需求的救贖;和所有的普世技術一樣,電力的產生和儲存技術也會因為快速擴張的電能需求,而有更優或更平價的選擇。
大方向沒錯的概念下,電動車的蓬勃發展,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2. TCO不是重點
買電動車輛的重點不是「較油車更低的整體擁有成本」。
在今天,買電動車輛的主因絕對不該是「較油車更低的整體擁有成本」;特別是在台灣,你有太多替代辦法,以無比低廉的支出滿足便利出行的需求。
從古到今,使用新技術都是要付出額外代價的;衡量的標準是:我得到的差異是否高出我付出的增額?即使是在 CP 值掛帥的台灣,大家也都同意「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這個「爽感」價值。
追求、享受的是什麼點,因人而異;但千萬不要說「只」因為 Gogoro 2 更便宜,它的購置價格在特定縣市政府補助與電信商補貼雙重助威下可以低到爆表(雖然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有比 iPhone 更便宜的說法),但這不是每個人都能均等享受的「權益」,所以還是要回歸到個人 TCO(整體擁有成本)的計算才不失為理性討論。
3. Gogoro 的共通優點
承上,騎 Gogoro 1、Gogoro S、或是剛問世的 Gogoro 2 共通優點是什麼?
對於沒有騎過 Gogoro 的人,可能你對下面的描述會無法精確理解;但是對於過去兩年間以 Gogoro 代步、上班或是出遊的人,在「安靜、平滑、順暢、心隨意走、御風而行;科技、潮流、貼心、越騎越新、騎會上癮」這些形容詞中,我相信你會同意其中幾個貼切的描述。
這些是相對於騎油車的差異,每個人感受不同,願意付出的代價亦有不同;上從 S、1 Plus、1、Lite、2 Plus 一直到 2,越高的差價,給你越多的差異,而 Gogoro 2 的問世正是朝著(與傳統油車)價差和差異縮小的方向邁出一大步。
4. 政府的補助政策
政府補助電動機車是一個通盤政策,這裡面有諸多考量(減少空汙、降低碳排放、扶植上下游產業、增強國際競爭力等等),政策在睿能(編按:生產 Gogoro 車款的公司)成立之前就已經存在,並非量身定做。
Gogoro 能在兩年的時間內取得「同樣獲得補助」的電動機車市場之最大銷售市佔率(而且絕大部分是賣給一般消費者,而非政府標案),靠的是產品力、實用性、品牌塑造和用戶口碑。
Gogoro 能遠征柏林與巴黎,也是因為整體解決方案獲得當地的認同。睿能無需因此驕傲,但你我身為逐漸被國際市場邊緣化的台灣隊一員,真的應該為他們持續地努力鼓鼓掌,畢竟創業維艱,一切從零開始,睿能上下許多人是如同信仰般的燃燒熱情,方能步履蹣跚行至今日。
5.「有限」公司不可能「無限」投入
相較於很多傳統廠商,從行動網路時代發跡的 Gogoro,一直不停在嘗試、傾聽和改進,因為有太多的未知、不足和期待,所以改良和改善也從不間斷。
換句話說,睿能公司也好,Gogoro 的諸多產品也罷,都還有很多地方做不到位、做不夠好,任何人都可以輕易地列一個清單,洋洋灑灑的寫下「該如何如何,我才會買或才會滿意」。
事實是在任何的「有限」公司裡,都不可能「無限」的投入;只要這個公司有「心」做好、張「耳」傾聽、動「手」在做,作為有 100% 權力決定是否買單(開箱或者關箱)的消費者,我們都可以多給一些耐心,提出真心的建議,看看他們如何面對問題及解決問題。
6. Gogoro 2 的初期成功
綜合 3、4 和 5 點,Gogoro 2 在滿足大眾需求(針對消費者與市場的回饋)、嘗試壓低售價但仍做出差異化(多樣性的個性化後裝可能)、善用政府補助資源以及將阻力化為助力(與現有銷售與維修通路合作)多箭齊發下,如同平地一聲雷的橫空問世(其實早在一年多前就已著手展開計畫);再加上最擅長的品牌和體驗行銷(網路傳播和 Gogoro Wonderland),這幾天產品不僅躍登各大主要及自媒體的重要版位,成為許多人討論的焦點。
更重要的是帶來門市的滿滿人潮,不僅參與試車還踴躍下訂,面子和裡子都收到十足的成果。
7. 換電池是更理想的續電方式
部分網友們還在對充電或是換電、繳月租使用能源服務或是買斷電池自充的能源補給方式持續論戰;而我會假設,其中大部分的人其實沒有實地使用換電式二輪交通工具的經驗。如果你有機會問問現有的 Gogoro 使用者,其中不乏過去曾擁有自行充電交通工具的朋友,Gogoro 的整體體驗中最令人驚艷的一環便是:方便、快速、容易的補充能源。
相較於在都會區不易、不便設置固定充電設施,充電等待時間較長,電池損耗成本要自行吸收,充電安全的控管,Gogoro 的能源管理技術和網路建設,將騎車樂趣從取得電能的辛苦中剝離出來。
換電不會是取得電能「最便宜」的方式,但是是目前「最便利」的方法。
如同前面所述,換電不會是取得電能「最便宜」的方式,但是毫無疑問是今日「最便利」的方法。全台 350 多個換電站,目前雖然還不能讓每一位用戶環島,但是貫通西部的換電網建設完成之時指日可待。
相對於自行充電的二輪用戶,西岸縱走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在 2017 的現在,兩種電能取得方式的最終體驗,在超大電流快充還沒有普及之前,差異(也反映在銷售數字上)其實是相當明顯的。
Courtesy of Gogoro.
後續的挑戰
對於睿能而言,這一路走來所遭遇的挑戰與困境如同三餐,從來不缺。透過十年磨一劍的 Gogoro 1 站上國際舞台,樹立品牌知名度及地位,然後推出 Gogoro 2 成功在銷量障礙上撕出一個破口,獲得更高的市場認同。
接下來面對大量湧入的訂單,如何在兼顧品質下快速滿足與消化車輛需求、提升售後服務的廣度及深度,短時間內再強化能源網絡的密度和覆蓋,處理和政府與其他車廠間的競合關係,都是立刻要處理的「快樂」問題。
畢竟車口數如果不能快速累積、公司不能從現有的銷售與服務中獲利,公司如何存續才是真正的「痛苦」問題。
結語
身為前員工、Gogoro Plus 前車主、Gogoro 2 Plus 的準車主、很多 Gogoro 車主及員工的朋友,我樂見這樣的突破和轉變。
雖然 Gogoro 2 和 Gogoro 1 的設計風格大異其趣,很多當初的堅持在面對「主流」市場的價值觀時,不得不修正、甚至低頭放棄,但我相信,憑著執行長陸學森的堅持、和員工們的拼勁,這些起伏都將成為我們未來茶餘飯後的有趣話題。
如果你剛好考慮調整你的移動方式、也願意多付出一丁點來改變周遭的生活環境或是感受更先進的體驗,如果你對幫助台灣走出內需市場,走向國際建立自己的優勢、標準、品牌和話語權,不再在代工的個位數毛利中疲於奔命有一點使命感,你都值得再考慮一下電動二輪車。
Gogoro 2 不若 Gogoro 1 般驚艷與神奇,但絕對是兩輪市場近年最有資格稱為「風雲車」的代表作;它不只代表睿能的華(辛)麗(苦)轉身,或許這也是台灣機車市場產生質變的一個轉捩點,讓我們繼續關心下去。
編按:本文作者為前 Gogoro 行銷主管,曾經深入參與相關的產品規劃與行銷事務,對於 Gogoro 的設計與續電模式也深具信心。目前這類車輛的使用模式,仍然是熱議話題、市面上各廠牌的設計也各擅勝場;如果您有不同角度的深入觀察,也歡迎延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