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大學生投入實習,打好就業創業基礎/洪士灝
這兩年協助辦理大學生的暑期實習媒合,最近暑假即將結束,我們拜訪了幾家公司,訪談那些我們幫忙牽線送到業界做暑期實習的學生以及公司主管,看到許多滿意開心的笑容,於是想來記錄一下關於實習這個議題的想法。
關於實習
很多公司都提供暑期實習的機會;但同樣稱之實習,不同領域的工作性質和能學到的東西,可能大異其趣。技職體系學校與傳統產業合作的實習行之有年,但一般大學除了特定科系之外,並沒有實習的傳統;於是不少學生一路用功讀書念到研究所畢業,還不大了解業界的狀況,以為實習只是打打工、賺賺錢而已。
當然,一般大學的教學目標與技職體系有所不同,實習並非必須;但國外的大學生普遍利用暑期到公司實習,甚至願意休學一段期間在公司工作,為什麼呢?一方面,學生認為暑期實習對於職涯發展很有幫助,另一方面業界也認為實習生對公司的業務有幫助。再者學校可藉此建立與業界的溝通管道。
如此三贏的局面,自然會讓實習蓬勃發展。
有兩部喜劇電影以實習為題材,雖然誇大了一些,但可以參考看看,作為對比:《The Internship》(實習大叔)這部2013年的電影,描寫兩位大叔陰錯陽差,跟著一群年輕人去Google實習。從片中可以看到Google對於實習生做了頗多的安排,以及矽谷的氛圍。《The Intern》(高年級實習生)這部2015年的電影,則描述美國東岸一家新創公司,突發奇想雇用老人實習生;原本只是為了提升公司形象,一開始只是讓實習生打雜,甚至晾在一邊不用。
如果沒有好好的安排,實習可能只是去打雜,學習效果偏低;找來不對的人,公司會認為是浪費時間和金錢。要建立一個良好的實習文化,學生和業界都要做好準備,否則徒勞無功。
台灣的實習環境
以台灣的現況,業界、大學、學生,也應該可以透過實習達成三贏,但這需要妥善的規劃。
業界提供的實習機會,應該讓學生學習見識到夠多的東西,而且應該有合理的待遇;學生要知道實習不是打工賺錢,目的是增廣見聞、學習公司文化,而要達此目的必須認真看待這件工作;大學應鼓勵學生實習,主動引介優質的實習機會,樂觀其成但不宜過度介入,只要讓資訊透明、管道暢通即可。
話說過去景氣好的時候,公司主管等人上門求職,不需要傷甚麼腦筋。或者公司不需要高階研發人才,只想揀現成的,所以實習的文化並不理想。
這幾年國內業界不景氣,學生對於未來的出路頗有怨言,不少優秀的學生萌生出國或是創業的念頭。但就在同一時間,有些公司致力於轉型和提升研發,積極網羅人才,卻遇到人才荒,常常找我們要人。
我對這些公司說,找我沒甚麼用,我又不能指定學生去你公司上班。真的是人才的學生,有自己的規劃;你們要設法讓學生知道貴公司的好,除了多來學校宣傳之外,提供優質的實習機會,讓學生親身體驗之後,把訊息傳播到學校,可能更實際。
實習與創業
另外,這些年很多人談創業,然而我個人並不贊同盲目且大規模地鼓勵年輕學子在校時期去搞創業。主要是因為創業並不容易,如果對業界現況、公司如何運作沒有基本瞭解,恐怕會走一堆冤枉路,反而因此荒廢學業。
創業者應做好充足準備,如果不了解業界現況與公司運作方式,不但可能走冤枉路,還可能荒廢學業。
不要誤解我的意思,我贊成多一些人出來創業,而且希望大環境支持鼓勵一流人才創業;但同時我也希望有興趣創業者做好充足的準備,包括技術研發、團隊合作、公司營運、市場發展等面向。問題是,大學校園很難提供這些知識與經驗,需要與業界合作,而實習就是一項途徑。
上周看到這篇報導「年輕人想創業,來宏碁就對了」。 乍聽之下,進一家四十年的大公司實習,跟創業好像連不大起來。先撇開洗腦式的標題不管,實際上進大公司實習,如果有機會觀察到公司的運作制度、研發工程,對於將來就業和創業應該是有相當大的幫助。
提升實習文化
該報導中提到:公司要積極轉型,希望培養新人,列舉以往實習的問題,也提到「保護實習生,不要叫實習生去買便當」、「訴求專案導向,讓實習生自己訂立題目,在八週時間內透過主管協助,加上自己看法呈現出來,提供獨立創造的機會。」
我想有些公司可能會說,宏碁家大業大,可以這樣搞公關形象,但我們公司小,怎麼有能力做這些事呢?其實宏碁只是跟上時代而已,很多注重專業和技術的小公司,早已積極招募人才,例如VMFive和Appier這兩家新創公司,都想了一些辦法吸引一流學生去實習。
連矽谷公司都來台灣搶人才,要是台灣產業跟不上時代,要如何留住人才?
另外,矽谷某些公司為了搶人才,還把戰線延伸到國外,例如 Facebook、Google這些年都跑到台灣來搶人,台灣的產業不跟上時代,如何留住人才?
人才換工作,公司搶人才,是高科技產業的常態。台灣現階段逐漸有公司開始設法跳脫代工思維和老二哲學,首要之務就是注重人才,發掘頂尖人才,給人才發揮的空間。
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如果還抱持著一些傳統的觀念來招聘人才,很難吸引到第一流的人才來提升公司的層次。我前一陣子對鴻海的高階主管說:貴公司不缺優秀的人才來維持既有的版圖,但如果要開疆闢土,最好要思考如何爭取第一流的開創型人才。某些公司雖有不少優秀的人才,但不見得有開創能力,而第一流的開創性人才,不見得能融入公司現有文化;如何兼容並蓄,則考驗管理者的智慧。
某些公司雖有不少優秀的人才,但不見得有開創能力,而第一流的開創性人才,不見得能融入公司現有文化。
幾個月前,我有位學生離開新創公司另找工作,找我討論,他說有四家公司找他去,想說去哪家比較好?我說,在很難預測哪家公司比較有「錢」途的情況下,我會去那些致力前瞻研發的公司,最重要的是公司「主管的才能」和「團隊的技術力」(這是我找工作時,我指導教授提點我的),能不能讓他在公司學到東西。
假使公司將來不賺錢,大不了再換一家公司,只要實力持續精進,到時仍是炙手可熱。
提供優質實習機會
看到業界的人才荒,以及為了提升實習的文化,幾年前由幾位英明的教育部長官發起「核心系統達人暑期實習計畫」,今年已經是第四期了,這兩年由教育部贊助的【高階應用處理器聯盟】和【系統軟體跨校資源中心】合作辦理,一年比一年辦得更好更大。
我們找了一些認同上述理念的系統業者,包括做系統晶片、系統廠、系統軟體、系統服務的公司,請他們在二月時提供暑期實習的名額,並且說明人才培訓的方式和研究議題、三月到學校辦理說明會,開放學生報名、選填志願、四、五月進行媒合,讓公司和學生見面討論、六月確定實習安排、七、八月進行實習,而主辦單位在八月底到每一家公司訪視實習生以及他們的導師(mentor),聽取他們的意見。
實習的薪資表示公司對專業人才的尊重,業者可以更積極提高薪資。
今年有四百多位學生報名,最後錄取七十多位。我今年在八月底訪視了幾家公司,看到絕大多數的實習生樂觀進取,公司肯定多數學生表現、賞識人才的態度,達到雙贏的目標,深深覺得這是我們可以進一步提倡、擴大的活動。我建議學生和公司把他們的精彩的內容寫下來,分享給大家,希望有更多人能看到這些故事。
順帶一提,實習的薪資,代表公司對於專業人才的尊重,但沒有一定的標準。月薪二至三萬元算是常見的待遇,大約是公司正職新聘工程師的一半,還算合理,但我想業者還可以更積極一點。
結語
對於還在大學的年輕學子,我鼓勵各位找機會去業界看看。最好不要整天宅在家裡和待在電腦前,以學用落差為藉口而不志於學,不妨找機會到業界和各處去多看看,瞭解有那些值得學的東西,找到自己將來想做的事業方向。
大一到大四,有四個暑假,不妨好好利用。上述參與實習的學生,有好幾位是大二、大三的學生,甚至有的大一就開始實習了。原因很簡單,很多程式設計、電腦系統的實務技能都可以自學,有興趣的可以及早自學,為實習做準備。
對於那些想轉型、致力於研發的業者,我建議各位主動出擊,用各種方法吸引一流人才。除了誘人的薪資之外,一流人才往往還希望能在工作上能持續學習、解決挑戰的機會,所以公司要轉型,不是口頭上喊喊,也不是換換研發項目,而是先去改變公司在人才招募與運用的文化。
公司對實習生的待遇,反映出公司對於人才的待遇,如果公司真的重視研發,實習生也會耳濡目染,口耳相傳。
所謂「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如果業界不在人才的培育過程中扮演正面積極的角色,那麼栽培出來的人不為所用,或是不合用,不能全怪學校;如果學校一味注重學術,與產業脫節,那也不對。學校和業界應合作致力於提升實習文化,落實「學以致用」和「人盡其才」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