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我寫了〈真假難辨的第二世界觀〉這篇文章,討論了在「平行世界」中生活的可能性。
昨晚在Facebook主辦的F8 Conference開幕演說中,Mark Zuckerberg和旗下多位主管用了幾乎所有的時間,說明了他們如何將以AR(Augmented Reality,擴增實境)作為接下來的發展主題、以及讓AR成為未來人們溝通方式的基礎。
同時,他們也介紹了許多讓一般人只需要使用手機照相功能、或是「一行程式都不必寫」就可以套用的「罐頭AR」工具。
Facebook之野望
在〈新內容與舊內容:我看2017 Facebook F8開發者大會〉一文中提到,Mark Zuckerberg表示:
「Our next focus is building community by bring people closer together」 (我們的下一個焦點,就是讓大家更為緊密,並建立起社群);
……而且還要用AR技術把真實世界延伸到線上去 (extending physical world online)。
很顯然的,這個「緊密社群」即使建立在以實際環境為基礎的AR上(相對於完全虛擬的VR),也仍然是在Facebook限定的技術和環境之中;所謂「延伸到線上」也還是在Facebook給的限制條件之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將真實世界延伸到線上」的說法,也是經過仔細設計的;我們可以用兩種方式來試著解讀:
讓我們稍微改一下說法:「將真實世界的 _____ 延伸到線上」。在這個空格中,可以填入的東西就很多了;可以是「關係」、也可以是「商務」、「情感」、「活動」、「交易」、「媒體」、「遊戲」……,只要有利可圖,就填得進去。
「將真實世界的 _____ 延伸到線上的 _____ 」。第二個空格裡面,填的當然不會是Facebook以外的地方。
以上這兩點加起來,Zuckerberg的目的就昭然若揭了。
AR與VR
至於不推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而是從AR入手,同樣也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現在不推VR的原因,除了技術上還不夠成熟、標準尚未建立、要建立容納上億人的虛擬世界還需要不少時間之外,同樣也有經營上的考量。
簡單的說,VR是將人放進一個實際上不存在的世界;而AR則是將人和不在身邊的世界彼此連結、或是讓身邊的世界多出許多原本不存在的物件、資訊、以及服務。VR確實可能會創造一些未來的商機,但AR創造的是現在的商機。
VR可能創造未來的商機,但AR創造現在的商機。
Zuckerburg在演說中提到的例子是,足球隊的支持者可以在贏球時,用AR濾鏡將自己歡呼的照片跟現場結合,做出自己就在現場跟其他球迷一同歡慶的樣子。
嚴格來說,這只能說是「動態P圖」,並不是AR。
這是十年前就已經有的技術;只要你拍照的背景夠乾淨,別說球賽現場,火星表面都沒有問題。而現在進步的地方,則是不需要找特別乾淨的背景,光是手機軟硬體系統就能偵測你的動作、視線的角度、以及一些環境條件,立刻生成以假亂真的合成影像。
當然,這只是粗淺的一小步;重點在於每個人只要用手機照相、加上Facebook提供的軟體工具,就可以出現在另一個地方、或是獲得一些來自其他用戶(不小心同意提供的)資訊。
現在,Facebook所謂的AR或許除了自嗨之外,還不能做很多事,但是先普及了再說;只要有機會普及,後面就有很多花樣可以變、很多生意可以做。
第1.5世界觀
回到「真假難辨的第二世界觀」這件事情來看。我在文中提到:
如果玩的人夠多(例如幾億)、花的時間夠長(例如每天16小時),它會不會反而變成某種真假難辨的「現實」?
也就是說,當我們經過一個商業系統的導引,將相當大比例的時間(最重要的限制因素)放進這個系統之中,未來的人們會如何定義「現實」(Reality)這件事情?
必須要「人在現場」才算,還是「親自做到某些事」就算?必須以實體世界身分做的事情才算,還是用虛擬身分做的也算?如果我除了睡覺以外,所有時間都在世界各地開分身做各種有趣的事,但其實根本沒有離開過自己的房間;我過的是豐富的生活、還是貧乏的生活?
在完全VR的世界裡,或許我們會發展出「第二世界觀」,因為基本上所有的事物並不實際存在,但「時間感」是一樣的;但在Zuckerberg應許我們的AR世界中,同樣的時間感卻流動在半真半假的環境之中。
「第1.5世界觀」,反映出Facebook對於用戶大腦、認知、資訊、金流、以及時間專制統治的野心。
這樣的「第1.5世界觀」,或許確實能更加奠定Facebook對於我們的大腦、認知、資訊、金流、以及時間(這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的專制統治;而未來,人們可能甚至會願意花錢買回對這些事情的自主權。
這並不是陰謀論,而是商業發展之下必然的結果;在技術發展的推波助瀾之下,Facebook不做,也有其他公司或政府會做(不妨想想中國「防火牆」的控管和收放、以及為「網內用戶」打造出來的認知和世界觀,就是個例子)。
但事實是,你要在這個未來半虛擬的世界中生存,Facebook會賺你的錢;但等整個體系發展成熟之後,如果你想脫離,恐怕Facebook還是要賺你的錢。
態度
對於下個世代的各種「實境」、以及Facebook即將席捲而來、意圖改變人們對環境認知的技術與工具,說實在話,要自外於其中是有難度的;我自己的態度、以及能提供的建議,大概都在先前的〈Facebook就像停車場,用它、但別信任它〉這篇文章之中了。
另外,就只有一句話:
盡信*book,不如無*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