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50年:Be公司顛簸起伏的一生/Jean-Louis Gassée
筆者在離開Apple之後,和Steve Sakoman共同創辦了Be公司。Be一開始時的產品概念是很棒的,至少我們覺得是這樣;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選錯合作夥伴可能會毀了公司。
如同先前在〈我的直言不諱,讓自己被Apple炒掉了〉一文中提到的,我離開Apple的條件之一,是留下來當超過半年的「不管部長」;在那段徬徨的時間裡,已經不在Apple的Steve Jobs打了兩次電話給我。
在第一通電話中,他問我「被炒魷魚的感覺怎麼樣」;因為他被趕出Apple跟我多少有點關係,所以被他問這種問題也是有點活該。幾天之後,他又打來了;這次他想約時間聊聊,因為「我們可以一起做些很棒的事情」。
不過我婉謝了。如同在先前的專欄中提過的,我自認為心臟沒有強到可以跟這位渾身充滿智慧光芒的NeXT公司創辦人共事。
同一時間,我還接到了其他邀約;像是去AT&T的Unix系統實驗室、接掌Commodore公司、當某家Unix伺服器公司的營運長等等。不過因為今天要聊的是Be公司從概念、成長、一直到近乎死亡的故事,所以前面這些就暫且按下不表了。
留下來,或是跟我一起走
就在我確定離開Apple之後不久的1990年二月,我的好友兼同事Steve Sakoman走進我辦公室,告訴我他也打算離開。這倒是令我很驚訝,因為他在公司裡名聲很好、還負責一個獨立部門,正在開發第一代的Newton個人數位助理(但奇怪的是,Newton的維基百科條目中,並沒有提到這個專案早期開發的全尺寸平板)。
雖然Sakoman在Apple的前途看起來不錯,但他因為對公司的未來有疑慮而想離開(請參閱前文),而且對當時正在開發、預定成為Newton人機介面核心的手寫辨識功能也缺乏信心。
我原本是隨口勸他留在Apple就好,但沒有成功;於是我做了相反的事情,就是提議他跟我一起走。雖然我對於之後要做什麼產品也還沒有概念,但心想既然之前我們合作愉快,一起組個新團隊應該也不差。
同時我也告訴他,新的計畫我會自己出錢、頂多再加上一些朋友幫忙,所以就不用擔心那些貪婪的創投公司了。
然而,這個想法事後證明是個嚴重錯誤,而且幾乎要了我的老命。
Keep reading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吐納商業評論 | Tuna Business Review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