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好,人類將必須學會怎麼跟AI對話/Jean-Louis Gassée
橫空出世、一夜暴紅的ChatGPT人工智慧對話機器人,讓每個人現在都可以享用曾經蒙著神秘面紗、似乎只能專家才能使用的AI科技,並且隨意玩賞。我們將會開始需要認識它的本質、擁抱它、並且學會怎麼跟它對話。
在開始正題之前,筆者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看麥肯錫(McKinsey)顧問公司的《2022年AI科技發展現況、以及過去5年的回顧》(The state of AI in 2022 — and a half decade in review)這份內容相當豐富的報告。
這份由Michael Chui執筆、幾天前的12月6日才發表的報告,開頭是這樣說的:
雖然過去幾年之中,使用第一代AI技術的公司組織比例一直停滯在50-60%之間;但自從2017年以來,AI技術的應用範圍已經倍增。
如果你打算把整份報告讀完,也請先記得一件事:麥肯錫是美國最大的顧問公司之一;而且過去至今,這些公司一直以「未來趨勢」來刺激大公司和各國政府,並且在「維持現狀穩定」的前提下分析各種產業、並推動它們的進步。
但是,在麥肯錫這麼專業的公司這份幾天前才出版、而且精闢討論AI的報告中,竟然沒有出現任何像是OpenAI、ChatGPT、以及Dall.E這些上個星期爆紅的名詞,是不是有點奇怪?
是的,AI技術的問世和改朝換代就是這麼快,快到分析報告一出版就已經落伍。
你跟AI聊過了嗎?
在本文中,我們先不談Dall.E,只看ChatGPT。ChatGPT是一個互動式語言模型,功能是「在訓練之後能依據指令提示,提供詳盡的回應」。也就是說,只要你下對指令,它可以跟你對話、幫你寫信、回答你的問題等等。
如果你還沒有玩過,可以去OpenAI的網站開個帳號試試看。
(編按:OpenAI使用中文的能力略遜英文,但對話能力已經相當不錯;只是經常會給錯誤答案。而且可能因為訓練語料的關係,有時候會出現明顯的簡體中文風格。)
跟AI對話很有趣,而且它的回答也有一定的深度,幾乎像是一般的職場對話語氣;甚至在對話中有些英文手誤時,機器人還會很有禮貌的糾正你。也因為如此,在世界各地的網路上都掀起了一陣「AI聊天潮」。
「因為我們還沒做好,所以你不需要」
也就是說,我們一般普通人忽然就得到了簡單好用、平易近人的AI應用工具;一些過去看起來像是變魔術的AI應用新創公司,產品一夜之間看起來也變得似乎不過爾爾。
像是Google、Meta、微軟、Apple這些實力雄厚的大公司,為什麼沒有早早就推出這種友善好用的對話機器人?
或許這些企業的老闆早就已經叫旗下部門在做這些事,才不會被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團隊搶得先機、吸走潛在顧客的眼光;但表面上的說法還是跟隨著過去IBM立下的典範:
在別人已經有成果、但自家產品還沒能商品化之前,先告訴一般大眾「這沒什麼了不起,你還用不著,但我們半年之內就會推出更好的產品」。
以Apple為例,當它在2013年9月推出第一款64位元A7處理器的時候,其他大公司的反應就是「這個沒什麼了不起,只是Apple又在搞行銷噱頭而已」。
讓我們來跟ChatGPT玩一下這個:
用從前的IBM風格幫我寫一篇對於ChatGPT上市的反應聲明。首先說「這個並不重要」,然後加上「你也還不需要」,最後說「我們半年之內就會推出更好的產品」。
ChatGPT的回答是:
首先,我們相信ChatGPT只是一時的流行……
這邊就不複製完整的答案了,但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試試看。
編按:
因為手癢,所以編輯用中文試了一下這個題目,ChatGPT的回答是:
對於ChatGPT上市,我們表示欣喜。但是,這個並不是特別重要。你還不需要它。我們半年之內將會推出更好的產品。相信它們會令你滿意。我們期待著為您帶來更多的創新,為您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敬請期待。
用英文問的時候,答案比用中文更完整、而且措詞更「專業」:
It has come to our attention that ChatGPT has made a claim in the market. However, we want to assure you that it's nothing to be concerned about.
First and foremost, ChatGPT is not a product that you need. We have a strong portfolio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our clients and customers.
Furthermore, we are confident that we will have a product that surpasses ChatGPT in the market in the next six months. We are always working on innovative and cutting-edge technology, and we believe that the product we will release will be even better than ChatGPT.
ChatGPT有一個厲害的地方,就是會記得先前的對話內容、並且加以補充。例如問它:
幫A公司執行長John Doe寫一篇「指示員工做出能與ChatGPT競爭的網路服務」的內部通知。
Write a memo from Big Company CEO John Doe directing staff to designe a web swervice to compete with ChatGPT. (加粗的斜體字是作者故意打的錯字)
但機器人還是能看懂、並且寫出了一份可用的文字,只是篇幅比較短。因為執行長忘了要求時間,於是對ChatGPT加上這句指令:
在前面說的話中補上「計畫時程的要求是6個月」。
於是機器人就很忠實的把「六個月要做出來」補了上去。
ChatGPT真的有智慧嗎了?
於是我們問:「它真的有智慧嗎?」
這個問題得追溯到早年的電腦先驅圖靈(Alan Turing)所提出的「圖靈測試」。這個測試的意義簡單說,就是:
如果機器能與人類持續對話、並且讓人以為對方也是真人時,就可以視為機器是有智慧的。
但只要簡單的考一下ChatGPT幾個題目,就可以找出這個定義的破綻,例如「叫它幫你寫自我介紹」。有些試過的人(包括筆者自己)指出,ChatGPT做出來的成品中都有許多錯誤。
也就是說,雖然ChatGPT可以跟人對話,但它並不「智慧」,而且還沒有辦法辨識錯誤的資訊。
不過,仍然有一些新創企業家對ChatGPT很有信心。例如雲端儲存公司Box的創辦人Aaron Levie就表示:
ChatGPT就像是《Innovator’s Dilemma》一書中所形容的一樣。對於某個領域的專家來說,它提供的答案可能錯誤百出;但一般人很難找到專家去請教,所以它反而是提高一般人學習效率的利器。
(編按:《Innovator’s Dilemma》的中文版書名為《創新的兩難》,2007年商周出版;作者就是提出「破壞性創新」理論的Clayton Christensen教授。)
別讓「完美主義」變成障礙
麥肯錫的報告認為,目前AI應用者的範圍還在停滯期;而另外一派則跟Levie一樣,相信語言模型只是AI服務走入一般大眾的開始。
如果這種服務能幫助95%的人,為什麼要因為不能滿足5%的專家而遭到責難?我們要記得,別讓「完美主義」變成「造福大眾」的障礙。
或許有些家長跟老師會擔心,以後學生都會把功課丟給AI幫忙寫。確實目前AI雖然還不能寫出一流的申論題答案,但已經可以寫得出「能用來開個頭」的東西,讓學生可以參考;就像有些人會買做麵包的半成品、再回家自己烤成「像店裡賣的」一樣。
2029即將到來!
關於所謂的「通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AGI;也稱為「強人工智慧」,也就是不限於特定知識領域的普遍運用),人工智慧專家先驅Ray Kurzweil和早期知名軟體公司Lotus的創辦人就有過不同的主張:
Ray Kurzweil認為,人工智慧機器將能在2029年通過圖靈測試;Mitchell Kapor則認為永遠不可能。
2029年已經不遠,甚至已經有點壓迫感。
令人意外的是,ChatGPT本身無法在網路上取得資訊,而是靠內容只收集到2021年為止的龐大訓練資料庫。近年來,ChatGPT的語言模型越來越成熟、適用的對象也更廣泛,推上網站讓大家使用,只是最近的一個突破點。
雖然ChatGPT的內容不是完全正確,但未來也可能會注入整個網路、成為其他網路服務的資料來源。這會發生在什麼時候還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已經有許多AI應用公司在摩拳擦掌,等著要好好的來「鳩佔鵲巢」一番。
結語
但無論如何,ChatGPT確實只是AI應用嶄新一頁的開始。這讓我想起個人電腦剛萌芽的時代,雖然產品功能有限、也不夠完整,但還是都能得到大家的熱烈擁抱;這並不是因為它有多厲害,而是因為它不再被在鎖進機房裡、大家都可以玩得到。
最後,讓筆者用兩段引言來結尾。第一段是來自OpenAI的共同創辦人Sam Altman(另一位創辦人是Tesla的Elon Musk,但後者已經離開):
ChatGPT仍然有非常大的限制,但在某些方面已經可以讓人以為是專家……目前還不適合讓它做任何重要的事情。它只是一個進度展示工具,在完整性和可信度方面還需要很多的改進。
就在麥肯錫報告發表的12月6日同一天另,兼具賽車手身分的丹麥作家David Heinemeir在他的Twitter貼文中是這麼說的:
ChatGPT嚇到了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繼同樣是今年出現的「AI自動繪圖」之後,它是AI應用飛躍進步的第二個里程碑。
我們當然會想像(甚至害怕)第三個里程碑會在哪裡出現,以及到時候人類還能用什麼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但我們也要記得:沒有人是全知全能的!
讓我們期待接下來的發展,而AI想必也不會讓人類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