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Play與知識經濟:「策略五步驟」的實際案例#1/程天縱
先前的「策略五步驟」系列文章已經寫到第四篇,但是還沒有談到「策略」。策略必須量身打造,因為它會依產業、產品、技術、市場、個別公司而異;更難下定論的是,它的優劣成敗跟「執行力」有很大的關係。在這裡,讓我們先來看一個實際案例。
也因為如此,我不敢在文章中直接討論「通用的策略理論」,只能在一對一的團隊輔導時,針對團隊特性給予一些建議。
但是,許多朋友在讀了前面這幾篇關於「策略五步驟」的文章後,還是希望我能夠舉一些實例說明,否則無法將這策略五步驟連貫起來。
於是在徵求創辦人之一的翁梓揚同意之後,我就以5月4日輔導的PressPlay公司為例子,談談我在策略上給他們的一些建議。
PressPlay的背景
PressPlay Inc 主要由三個優秀的年輕人於2016年創辦,分別是Dennis、Rob、以及Paul。他們的經歷如下:
Dennis:
曾任職奧美公關,33歲
專長:行銷
學歷:澳洲昆士蘭理工大學,主修整合行銷
2013年,與Paul創立針對文創設計與音樂藝文的台灣群眾募資平台「HereO」
Rob:
網路音樂節目音樂人,共同創始人,27歲
專長:新媒體
學歷:東吳大學企管系
Paul:
HereO募資平台創辦人,31歲
專長:業務開發與互聯網平台營運
學歷: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傳播系
該公司2017年度訂閱收入達4,000萬台幣,今年預計應有倍數成長;從這些數字來看,該公司儼然是台灣網路廣告內容創作、以及知識經濟市場的領先者之一。
知識經濟市場
雖然PressPlay的廣告收入,遠比來自知識經濟的訂閱收入來得大,但我比較有興趣的卻是知識經濟這一部分。根據我過去的經驗,我認為知識經濟在大陸發展非常迅速,但是在台灣很難發展;因為:
大陸和台灣的市場規模相差太大;
大陸改革開放30年來,經濟上取得了傲人的成果,但是知識落差比台灣大;
台灣的「吃到飽」文化,令知識經濟的收費模式只能侷限於「吃到飽」模式;台灣用戶比較難接受「按專業付費」、「按產品付費」、或是「按需付費」的訂閱模式。
網路產品的開發成本和費用,必須分攤到每個使用者身上;也因為如此,規模大的市場就佔到了平均成本低的優勢。而台灣的市場規模小,自然分攤到每個用戶身上的成本就比大陸高了。
此外,再加上台灣「吃到飽」文化的影響,價格高不上去,導致營收偏低;在這種「低營收、高成本」的財務模式下,台灣在知識經濟方面創業的公司幾乎都很難生存。
我過去輔導過幾個以知識經濟市場為目標的台灣創業團隊,剛開始都以免費服務的方法,建立了一個基本的社群;然而一旦啟動收費機制,社群的用戶就紛紛離開,最後都是以失敗收場。
知識訂閱學習平台
PressPlay在付費訂閱方面採取的策略是「教育的內核,出版的外衣,傳媒的表達」,充分運用了創始團隊的核心能力,做出與一般知識經濟領域創業者的差異。
PressPlay充分發揮了三個創始人核心專業能力,針對品牌廣告產業的「流量需求」與內容市場的「觀看需求」兩大面向,選定了「娛樂類」、「女性生活類」為知識領域的目標;然後找出台灣在這兩個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的知識內容創作者,順利取得了15位知名創作者的獨家經紀權 。
他們有一個很專業的團隊,在選定的兩個知識領域尋找知識專家,然後為這些知識專家量身訂作各種客製化的產品。
其中有低門檻的通用課程,透過定時的內容交付,讓廣大的訂閱用戶達到好的學習效果;也有限定名額的高價產品,可以讓訂閱用戶與知識專家直接互動,讓知識專家為訂閱⽤戶拆解艱深難題,使得效益更加顯著。
相較於其他線上課程、付費課程,PressPlay提供更多全領域的學習方案,從商業應用、興趣技能、自我提升、財經理財、生活品味、及藝⽂等多元課程;在未進⾏網路廣告投放下,已經獲得12萬以上的會員,每⽉520萬以上的訂閱⾦額。
PressPlay在知識經濟訂閱平台的營收是以佣金收入計算,因此2017年平台創造的總產值,應該是接近2億台幣;目前台灣前50名的YouTuber排⾏榜裡,PressPlay就佔了7個頻道。
他們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取得的這些成果,讓我非常佩服。
面臨的風險
成功是最壞的導師,它只會帶給你無知和膽大。
PressPlay雖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組織和人員也擴充得很快;目前已經有45個人,估計到年底會增加到50多人。
組織的逐漸龐大,帶來了三個問題和挑戰:
首先,是每個月的固定費用快速增加;2017年才接近損益兩平,今年如果營收不快速增長,龐大的固定費用會導致虧損。
第二個問題,是龐大的組織帶來各種管理難題。對這三個年輕的創業者來說,光靠熱情和創意,要帶領一個這麼龐大的組織,處處是挑戰。
然而,管理經驗是沒有捷徑的。
第三個問題:人力的配置是否符合公司的階段性策略?是否能增強並累積「核心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以上三個問題,其實答案也很簡單,組織精簡是唯一的辦法,而且要在創業初始階段就做好。
他們必須檢視自己的核心能力,對於非核心能力人員,則盡量採取外包或尋找合作伙伴的方式來構成。
下一步策略
根據他們的規劃,接下來的策略如下:
拜訪更高端的知名企業家,例如張忠謀、施振榮等,請他們培訓年輕人。PressPlay為他們量身訂作產品,利用他們的高知名度來擴大會員數、增加營收。
針對月收入破百萬的內容創作者進⾏投資。這樣除了可以協助量化創作者的產能之外,還能更進⼀步強化與內容創作者之間的合作。
擴大知識經濟領域,招募更多知識專家,提供給訂閱用戶更多平台產品,充分運用長尾效應。
我的看法是:
這些社會經營企業人士都已經功成名就,並不會接受邀請,擔任PressPlay的知識專家;因為對他們來說,名和利毫無吸引力可言。
新創公司有的是熱情、理想、和創意,而最缺的就是時間和資源。如今PressPlay有了一個好的開局,但是前面仍然佈滿風險和挑戰。PressPlay 應該專注在已經打下的山頭,固守陣地逐步擴大。如果自己都不能保證「生存」,那有時間和資源去投資别人?
長尾理論的迷思:Chris Anderson的「長尾理論」在海峽兩岸都非常暢銷,我在輔導創業團隊的時候也經常以長尾理論做例子;但有許多創業者在選擇目標市場的時候,經常都誤解了長尾理論。
任何目標市場都有大大小小許多客戶。在互聯網出現之前,只有做大客戶、也就是長尾理論裡面說的「短頭客戶」才能創造利潤;至於為數眾多的長尾小客戶,因為沒有形成經濟規模,所以不值得去做。
即使在進入互聯網的今天,任何目標市場裡的短頭大客戶仍然是優先首選的目標,尤其對於新創公司更是如此。
如果短頭大客戶已經被大品牌競爭對手佔據了,新創公司仍然需要足夠的資源和互聯網技術,才能去做長尾客戶;沒有新創公司會放著短頭大客戶不做,而故意去追求長尾小客戶的。
我的建議
在PressPlay的案例裡,無論是知識專家或內容創作者的經營模式,也同樣都符合長尾理論。
PressPlay應該專注在為短頭創作者(月收入上百萬的)創造更多的品牌價值,使之成為更大的網紅,而非將資源用在增加更多的「小長尾」創作者上。
作為一個知識經濟平台,PressPlay對於知識專家能否成為大網紅影響有限;主要的關鍵,仍在於知識專家本身的價值與能力上。
由於平台的發展壯大仍然要靠這些短頭的知識專家,所以應該要專注在他們身上、為他們創造更多價值,讓他們離不開平台,這才應該是PressPlay眼下最主要的策略。
結語
「策略」就是針對達成「目標」的各種「途徑」所做的「選擇」;但能否達成目標的關鍵,還是在執行上。
我不敢說PressPlay原來的策略一定會失敗,但我所提供的看法和建議,應該可以是他們的另一種策略選擇。
如果他們有強大的執行力,原來的策略也有可能會幫助他們成功達成目標;同樣的,即使他們採納了我的建議,如果執行得不好,當然也有失敗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