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競亦合:產品在各個生命週期中的競爭策略/程天縱
在我輔導創業團隊的過程中,許多團隊經常問我,如何防止被山寨?如何和其他創業團隊競爭?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創業團隊首先要先做好自己的產品定位。究竟是屬於成熟期產品的微創新呢?還是在增長期的應用差異化產品?還是另外一個誕生期的新品類產品?
如果定位為成熟期的微創新產品,那麼只有競爭別無他途。這時的主要競爭對手,其實不是其他小創業團隊,而是已經雄據市場的品牌大企業,或是虎視眈眈想進入智能硬體市場的互聯網企業如BAT(編按:指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家大公司)、360、小米。
這時候唯一的策略,就是「順其折騰」了。
別讓「加法設計」自亂陣腳
這種產品定位的勝算非常小,但是我輔導的團隊卻又不知不覺掉入陷阱。原因無他,初創團隊信心不足,產品定位常用加法,不斷的在產品上添加應用,心中期待的是「東方不亮西方亮」,希望用戶會因為不同的應用或多種應用,而買了自己的產品。
例如有幾個團隊做智能汽車的HUD(抬頭顯示器),除了導航之外,又添加上網、微信、音樂播放、AR增強現實⋯⋯等等功能;殊不知這種加法產品除了增加成本、產品失焦之外,還會讓自己陷入與成熟期導航品牌和互聯網企業的競爭。
小蝦米挑戰大鯨魚、又挑大鯨魚的主場作戰,除了「順其折騰」之外,還可以做什麼?
節外生枝、另起爐灶
聰明一點的初創團隊,會挑一個比較保險和看好的增長期產品,然後開發些垂直應用,縮小目標用戶市場,進行差異化;例如在日漸増長的無人飛機、飛行器、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等產品領域做差異化應用。
這種策略叫做「節外生枝」。
最聰明的戰略,當然就是在成熟期產品上,做垂直市場差異化應用的創新,高度滿足縮小的目標市場用戶需求、並且在市場行銷上可以定位為「誕生期」的新品類。
這種做法,其實就是一種破壞式創新或傳統產業顛覆;選擇成熟期產品或是市場,是因為這種產品肯定是「剛需」(剛性需求),而不是「可有可無」(nice to have)的產品;然後以新技術和新的工業設計,賦予產品新的生命、創造一個誕生期的新產品品類。
這種策略就是「另起爐灶」。例如Nest和Tesla等等,走的就是這個方向。
以上講的是下面文章的背景和產品定位策略。下面文章則是延伸下去的競合策略。希望我這些補充,能夠讓各位朋友更加清楚文章的內容。
產品的生命階段
一個產品從誕生,到成長、成熟、消退,這個生命週期又長又短。
你不是一個人在奮鬥。在每一個階段中,你都可能遇到競爭對手、或是合作夥伴。是競爭,還是合作?這是我們給創業夥伴們提的一些建議:
當產品和競爭對手基本上不是同一個等級的時候,必須清楚定義產品是在生命週期中的哪一個階段,從而選擇競爭、合作、或者以另闢戰場的方式來因應。
誕生期
當產品處在誕生期時,策略以合作為上。
因為我們需要聯合競爭對手共同推廣產品,以增加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的認知度。會在誕生期就開始追求產品的,通常是發燒友,而吸引他們的往往是創新、技術、功能、速度,並不在價格;這時就需要以產品研發單位主導戰略,強調用戶體驗。
例如電動汽車品牌 Tesla 宣佈開放自身 400 項專利技術,與競爭對手共同開拓市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大家都知道,汽車業屬於典型的傳統產業,成熟期非常長;但由於近年來全球環保意識的普及、以及石油短缺造成的高油價,汽車行業其實正在緩慢進入衰退期。
在這個基礎上,傳統汽車變得非常封閉保守、不再歡迎新供應商、也不接受創新。
但即使是正在衰退期的傳統汽車,要撼動其地位也並非易事;畢竟汽車業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更存在著大量的技術壁壘。
在 Tesla 之前犧牲的烈士也不在少數,而開放專利技術其實正是 Tesla 吸取前者的教訓,而採用的一種合作策略。它跟同樣製造智能電動車的 「同行」 不該是競爭關係,而是合作,以便共同對抗傳統汽車業、以及傳統的消費者使用習慣和體驗。
如此一來,這樣就能迅速推進智能電動汽車在大眾心目中的認知度、以及對整個市場的開拓。
快速成長期
但如果是已經進入快速成長期的產品,就應該採用「亦競亦合」的策略。
這個階段的產品特色是競爭。因為天下未定,所以沒有壟斷的品牌、沒有統一的標準;百花齊放、百鳥齊鳴,機海戰術流行,而每個產品都瞄準不同的目標市場。
這時應該以市場行銷部門主導策略,要強調滿足目標市場用戶的需求、並解決目標市場用戶的痛點。
成熟期/衰退期
如果產品已經進入成熟期或衰退期,這個階段的產品只有比較規格、價格和外觀設計,那麼和對手只能是競爭關係。
蘋果在這方面的定位就非常明確,因為智能手機早已進入產品品類成熟期;從市面上手機品牌的廣告不難看出,在規格、價格、以及外觀設計上競爭的比比皆是。
產品在這個週期之中,比較典型的就是依靠專利戰來奠定產品的競爭防守策略;所以相對於新興的 Tesla ,蘋果採用的則是完全相反的專利保護政策。
另闢戰場
值得注意的是,已經處在衰退階段的產品在努力競爭的同時,更重要的應該是盡快脫離糾纏、另闢戰場。
在眾多的產品功能中,應該集中火力在強調創新,以及別人沒有的特色功能上,為產品塑造出一個新級距的形象,將戰場拉到一個新品類的誕生期。
而許多企業和團隊經常犯的錯,就是在此時仍然與競爭對手產品糾纏撕殺、強調功能相同但比競爭對手優越;因此產品競爭策略雖然強調了許多功能,但反而模糊了自己的特色,甚至暴露出自己產品由於擁有許多消費者未必需要的功能,因而價格過於昂貴的競爭劣勢。
(以上內容源自「Terry & Friends」創業社群,經本站編輯整理。)
參考閱讀:
「技術成熟曲線」圖,由本站合作媒體 ifanr 編輯陳一斌翻譯;原圖為簡體,由本站重新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