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訂定平衡短、中、長期的年度業績目標? :績效管理誤區系列#5/程天縱
「現有客戶」是企業最寶貴的無形資產;許多新產品構想、新技術的研發、新的市場需求與痛點,都來自忠誠的現有客戶。但客戶的建議是否能成為企業發展的方向、是否能帶來新的商機,則必須靠企業自己的分析與判斷。
Vijay Govindarajan和Chris Trimble兩位美國的知名商學院教授,共同撰寫了一篇標題為〈The CEO’s Role in Business Model Reinvention〉(執行長在商業模式再造中扮演的角色)的論文,發表在2011年1月號的《哈佛商業評論雜誌》上。
這篇文章呼籲企業執行長們,都必須在「商業模式再造」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他們建議執行長在做年度策略與計劃時,都要以「三個盒子」的做法,來平衡新舊和長短期的目標。
簡單的說,這「三個盒子」的做法,就是,CEO在規劃年度策略和項目的時候,要兼顧三種分類;然後把這些策略項目,分別裝在這三個不同類別的盒子裡:
盒子1:Manage the present(守成)
盒子2:Selectively forget the past(除舊)
盒子3:Create the future(佈新)
我發覺這個做法非常實用,而且並不是專為大企業經營高層所設計的;它適用於任何組織、任何規模、任何層級主管。用來延續本系列文章的主題「如何訂定年度業績目標?」,當然也是適用的。
在象限A裡的守成
在前一篇文章〈怎麼訂定有效的年度業績目標?〉中,我介紹了市場結構的四個象限;而針對現有產品及市場,我則建議採取兩個步驟,來制定明年度的業績目標。
https://tuna.press/?p=797
但是作為一個負責制訂目標、並且執行達成的業務主管,不能只著眼於「現有產品」和「現有客戶」的短期目標上。
這個部分在前篇文章的附圖1中,標示為「象限A」;在「三個盒子」模式中,就是「盒子1」的「守成」。
編按:下圖即為前篇的圖1,為便利讀者參閱起見再貼一次。
如果你的高度夠、或是也職責也同時負責盈虧,那麼在象限A𥚃只做到「守成」是遠遠不夠的;至少還必須達成兩個目標:
擴大在現有產品和現有客戶的「市場佔有率」;
提高在象限A裡的「效率」。
關於提高「市場佔有率」,在上篇文章已經詳細說明過,這裡就不再贅述。
至於提高「效率」方面,我通常採用的做法,是對於業績、費用、人員的增長率以對折方式訂定。
例如明年預定的業績成長率是20%,那麼費用的成長率就不得超過10%、人員的成長率就不得超過5%。
因為象限A的業績是「守山頭」、並且要擔任「現金牛」的角色,以提供足夠的現金與資源去「開疆闢土」;否則企業無法「佈新」、無法「發展」,所以才會有「守成不易」的說法。
詳細的「守成」方法,請參閱2018年11月5日發表的〈正確的目標,才能引領正確的方向〉一文;在「解決之道」的段落中,就提到了「文武周邊」的效率提升。
https://tuna.press/?p=1152
佈新
根據市場結構的四個象限圖,新業績的開發來自「攻擊」象限B與象限C。
1. 象限B:現有產品進入新客戶
以現有產品打入以往無法取得(Unobtainable)的客戶和市場,也就是從象限A往象限B擴展,就必須移除「非產品和非技術的障礙物」;例如執照、許可、專利、法律、政策、保護、地域性、通路等等。這通常要靠業務、市場、法務、政府公關等部門的協同合作才能達成。
在企業界,為了攻克這種特定客戶或細分市場,通常都會成立一個特別團隊,例如特種武器和戰術部隊(Special Weapons And Tactics,S.W.A.T);給予一定的成員、費用、以及跨部門協調的權力,以達到有時限的業績目標。
2. 象限C:從現有客戶中找到新產品開發的需求
2017年8月30日於本站發表的〈偷雞也要蝕把米〉一文中,提到以三個問題來決定,對客戶的降價是否能有回報:
「雞」在那裡?我要很詳細的知道後續的「機會」在哪裡,後續的「機會」有多大(量化)?
雞要怎麼「偷」?我要詳細的「偷雞」步驟和行動方案。
除了這次的降價之外,我們究竟還要「蝕」多少米?我要知道在後續「偷雞」行動過程中,我們究竟要「蝕」多少米(投資多少金額)?
同樣的這個模式,我也經常用在「是否要為現有客戶或市場開發新產品」的決策上。
「現有客戶」是企業最大、最寶貴的無形資產;許多企業的新產品構想、新應用開發的驅動力、新技術的研發、新的市場需求與痛點,都來自「忠誠的現有客戶」。
但是,來自現有客戶的這些寶貴建議,是否能夠成為企業發展的新方向、是否能夠為企業帶來新的商機模式,則必須要靠企業自己的分析與判斷。
「偷雞也要蝕把米」是一個很直接、很容易溝通的模式;可以在我們滿足現有客戶的需求之外,評估是否有更大的市場值得進入和如何進入。
畢竟企業經營者必須對營收和獲利負責任,也要為企業未來的轉型升級預做規劃。
3. 象限D:新客戶新產品
象限B和象限C的開拓,有人稱之為「相關多角化」(Related Diversification);它的多角化「相關」,來自「產品」或「市場」的相關性。至於象限D的進入,業界則稱為「非相關多角化」(Unrelated Diversification)。
企業多角化經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策略問題,有許多因素及不同的模式來分析判斷,但這些不在本系列文章探討的範圍。
本系列文章是從「訂定年度業績目標」的角度,探討業績增長的來源和優先順序。象限B和C尚可從業績增長的角度,帶動「相關多角化」經營的機會;但象限D的進入,就很少是從「業績成長」的機會來探索,通常只會在「企業策略」的層面來思考。
訂業績目標的優先順序
請回頭參考以下附圖「營收業績增長策略圖:優先順序」:
首先依照前文〈怎麼訂定有效的年度業績目標?〉中介紹的方法,決定象限A的業績目標;就如同推動A弧線,增加業績和市場佔有率。
接著往右推動象限A和B的分隔線,也就是將現有產品打入新客戶和新市場。
然後往上推動象限A和C的分隔線,也就是說,從現有客戶得到新需求,開發新產品滿足之。
在訂明年度業績目標時,依照 A、B、C 的順序,分配資源、訂定業績目標,如此一來就可以兼顧長、中、短期的業務發展,並且協助企業帶來「相關多角化」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