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公益、信任、競爭:也談Uber在台灣/Tonyq Wang
你可以說搭乘 Uber 是支持一個嚴格說起來違法、寬鬆說起來是遊走灰色地帶的服務,消費者必須把倫理因素考慮進去,我十分贊成,作為 Uber 使用者之一,我甚至會特別關注反 Uber 的立場(或許因為我是個抖 M),這些立場大部份是以「它不合法」出發,由此展開以道德教訓為核心的論述,關切這會造成什麼樣的損害。
對於這篇文章,我有一些感想。
不平等的基準
Uber 目前只是因為市場不同、而且市場相對比較小,所以能達到看似比較高品質的服務水準而已。事實上,最近對於 Uber 服務的客訴也相對的越來越多;而且並沒有證據能完全證明,Uber 在業務繼續成長之後還能維持過去的品質。
畢竟目前從業的計程車有數萬台,Uber 有沒有上千台都是個問題,兩者在線上服務的數量原本就是不對等的。
先撇開不合法的問題不說,一個很清楚的競爭條件是 Uber 金流繞過我國境內、也未在我國登記,因此稅務上無法稽核。雙方的經營成本不同、風險也不同,更不用說 Uber 採取的補貼方案更是一種不公平競爭;這點如果不點出來,很難繼續討論下去。
小黃的道路表是受到政府嚴格稽核檢驗的(雖然這也有別的問題),Uber 計算是不是真的比較準、有沒有舞弊空間,這點沒人知道。
至於路線記錄,就我目前使用台灣大車隊服務的經驗,作為一個天天搭計程車上班的人,我跟你的經驗差距可能很大,而且我還不是在台北搭車。
台灣大車隊司機都會問有沒有指定路線,而且會不厭其煩的跟你確認;之前支付工具還比較麻煩,但今年一月起也開通使用信用卡綁定支付,不用再麻煩的拿出信用卡。
所以我覺得,如果以下這三點不點出來,討論永遠是隔靴搔癢:
不同稅務條件跟管理條件
不同競爭條件(補貼競爭)
不同規模量級
這不是比爛的問題,這是兩者規模不同、跟「問題到底有沒有被解決」的問題。
如果現在開放相關的「動態費率」跟「特許牌照」限制,那麼可能只是幾年後再來檢討一次,讓我們發現這些討厭的問題也一一浮現在 Uber 上,那我們到底要怎麼說服自己問題已經被解決了?
或者純粹是一種「新的就比較好」的思維?
計程車本質上是平台商離第一線服務行為太遠的問題,所以頂多就是靠事後評核跟客戶體諒來處理;不太可能有絕對不會出問題的司機體系,而且我不覺得 Uber 真的有解決什麼根本上的計程車議題。
我們現在覺得 Uber 好,只是因為早期進入門檻高、以及願意嘗試的人少所造成的假象。
競爭是好事
我非常樂見競爭,如同國內計程車在行動跟支付應用上,都因為感受到 Uber 的壓力而開始推進,這是好事。但在回頭批判傳統計程車之前,我們真的理解他們碰到的問題、也真的理解問題的環節在哪,而真的有去幫他們解決嗎?
動態費率是應該的事,但動態費率中我們願意相信他們的「誠實」嗎?我們相信 UberX,只是因為他有足夠的富爸爸來幫忙補貼,還是我們相信 Uber 司機是誠實的?
行動支付、更好的司機管考機制,這都是很好的;但我們面對了這個社會中有一部分人認同、而且更底層的概念:窮人跟沒辦法找到工作的人,至少還能開計程車賺點錢。如果把這個工作社會責任化,你對這樣的不同意見會採取什麼態度呢?
「公益」與「信任」
交易可以同時有公益成分;你買公益彩券,那是一個交易,也是蘊含有公益目的交易。在這個社會上,許多從事這個行業的人是這個態度;在計程車從彭婉如等事件之後開始積極管制,導致人們從信任業者到逐漸緊縮……。
如果不從文化論述起、不改變這些事情,只從結果論述回來,那又能改變什麼呢?
我們談誠實,你知道中國不少 Uber 這類祭出大量補貼的車,司機是直接用假客戶賺補貼嗎?
還真誠實啊。
我的問題還是,你今天信任的 Uber 為什麼值得信任呢?這個信任有任何證據嗎?它會不會在數年後又變成今日的小黃、而且更加讓人難以信任?
要改變現在,不必從否定過去開始;因為這個過去也可能是看似「現在」的未來。我很樂見有一套更好的基礎規則,可以讓兩者有共同的基礎競爭;雖然現在暫時還沒找到,至少 Uber 如果不處理稅務問題,就不可能是合法的。
更不用說這個「出事都是司機的事情、與我無關」的這件事情,根本就還沒好好的告知。
你可以相信它,但請不要認為不相信的人,都是毫無道理的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