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創業了嗎?這裡是一些創業前該有的準備:上篇/CP
創業時要學的東西太多了,包括品牌設定、產品開發、銷售、人事、營運等等,都是新手老闆原本可能不熟悉,但在創業前後卻必須勉強自己學會的事情。作者在本文中跟打算創業的朋友分享一些經驗,祝大家創業順利。
創業前的準備根本大哉問。如果說,當員工是守好一個專業領域、行有餘力再增加自己的守備範圍,那麼當老闆的,尤其是剛要開始創業的,大概非得十八樣武藝樣樣精通才行。
讓我們來看看一個小品牌老闆如我,要具備哪些技能。
品牌設定
在這方面,因為我是學會計的,所以就不獻醜了。行銷學博大精深,諸如品牌核心、品牌故事、目標顧客(TA)設定、TA喜好、TA樣貌,再來決定產品定位、SWOT、五力分析等等,這些都是商學院畢業生的必備常識。
我行銷理論很弱,掰不出什麼好料,所以每次要跟政府簡報,都覺得相當痛苦。比起理論,我喜歡的是觀察周遭的人、他們有什麼樣的問題、喜歡什麼、遇到什麼事會有何種情緒反應。
人是品牌裡面非常重要的部分:
有人喜歡,才能叫做品牌。
產品開發
產品開發跟品牌設定、商業模式都是息息相關的。我常常遇到想創業的技術咖,覺得自己很強、做出來的東西全世界都想要,結果開賣之後才發現,一切都是自己的想像。
消費者想要、而且覺得需要的產品,才是能在市場上存活的產品。你可能會說「欸,你是學會計的,不是化妝品系畢業的啊,你知道什麼?」
讓我舉個例子:以前我還在上班的時候,就得做網站、看系統規格書,後來開規格的時候,都可以自己先寫個七八成,而不會再被工程師罵臭頭。
沒有不能克服的問題,只要你對產品有要求、有想像,剩下的就是如何讓技術人員明白你的需求。一定要注意:
研發人員不會知道什麼才會賣,只有你才知道市場要什麼。
銷售
銷售為王,賣不出去你就死路一條,產品再好都是屁。我觀察過很多新創老闆,結論就是老闆在初期一定要具備業務能力,帶頭向前衝;如此一來,同事就沒人敢不衝了。
而銷售之中又包含2B(對企業銷售)與2C(對消費者銷售)。2B我超弱的,只會寫合約、基本國貿常識、報價;至於難一點的,例如如何找到對的合作夥伴、如何幫助合作夥伴賺錢(他賺錢你就賺錢)這些,我也還在學習之中。
2C又分成線上跟線下。線下方面,因為我合夥人很強,所以就先不談;我喜歡的是線上活動,也就是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包括以下面向:
你要在哪賣:選哪個開店平台,還是自建官網?如果自建官網,還有資安、SEO、金流與物流串接等問題。
社群行銷:Facebook粉絲團經營、Instagram、line@、KOL(社群意見領袖)合作、YouTube頻道等等。
內容行銷:官網文章、電子報、粉絲團(沒錯,粉絲團不但要搏感情、也要創造好內容)、關鍵字、SEO(搜尋引擎最佳化)等等。
廣告:Facebook、Google,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我就沒有特別研究了。
不論是產品頁、廣告、社群行銷等,都需要強大的文案力跟設計能力(前提是想做個有質感的品牌啦);投放廣告需要數據能力、企劃活動也要有成本觀念。
通常真正的成本只有老闆會知道,所以老闆要訂出比例標準,同事才知道要怎麼企劃。老闆如果無法掌握成本,就得小心營業額好看,淨利卻超級難看。
人事
當老闆的如果不找人,再能幹也會累死;如何找到對的人、激發出他的潛能,讓他快樂工作、認同工作價值、同時又可以當老闆的分身(比老闆強大那就太棒啦),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覺得這件事是最難的。人最複雜,而形塑企業文化是老闆的責任、給員工一個美好的現在與未來也是老闆的責任;這一點我也還在學習中。
營運
營運要有效率,不然就是浪費資源。
創業前期先衝營收就好,但有了營收之後。就要注意所有的小細節;例如緩衝包材有沒有更環保的選擇?紙箱外面該印什麼文字?這禮拜客人對哪些事情不開心,要怎麼改進?
做零售很容易被瑣碎的事情煩死。就拿出貨來說好了,可以自己包貨、也可以請倉庫包,你算得出來哪個划算嗎?如果你覺得這題太難,可以考慮念一下成本與管理會計,非常有趣也很實用,一點都不像初級會計那樣枯燥乏味。
它會教你什麼時候可以接「貌似不賺錢的訂單」,什麼時候有獲利的訂單反而不能接。把機會成本、固定成本、變動成本的觀念帶入公司營運當中,很多問題自然就會有數字給你答案,不用再玩猜猜看了。
法規
這是最容易被初創老闆忽略的事,大家都先衝再說,忘記要跟員工簽勞動契約、忘記要跟廠商簽供貨合約,等到出問題上了法院,曠日廢時又花錢,這才後悔不迭。
請一個法律顧問,省去你日後的麻煩,非常值得。但要注意的是,不要以為請了顧問就萬事大吉;畢竟律師不會每天在你公司上班,老闆自己要有法律常識,至少得知道什麼樣的事情該簽合約、什麼時候該找律師。
會計
很多老闆最痛苦的就是這一項。報表跟天書一樣看不懂,該怎麼辦?很多人問我,是不是要先上個初級與中級會計學,但我是覺得沒什麼必要。
初會中會教的是會計原理,什麼樣的交易要如何入帳、如何分類,當老闆學得這麼細也太花時間了,又不是真的要自己記帳。如果真的要學,只要學會看懂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一般稱為「三表」)就行了。
稍具規模的公司老闆,最好一個月能看一次這些報表,才會知道為什麼有時候有營業額,但口袋裡卻沒有錢。
數字觀念好的人,可以設計管理性報表讓同事來做,這跟會計一點關係都沒有。例如客人都在幾點下單、回購佔幾成、海外跟國內的客戶各佔幾成、銷售最好的產品是什麼、客人第一次都買什麼產品等等。這個只要腦袋清楚,就可以辦到。
資源分配
手上的錢就這麼多,你要用來開發新產品、投廣告,還是請人?
每次思考這個問題,就好像回到大學念案例研究的年代,靠數字分析跟邏輯做決策。還好我合夥人邏輯能力超強,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犯下甚麼致命的錯誤(但一定有犯錯,怎麼可能不犯錯……)。
小結
看完這麼多,被嚇到了嗎?其實很多上面提到的事情,我剛開公司的時候也不會,全部都是邊做邊學;尤其是管人,還有我未來可能會面臨的組織營運。我覺得學海無涯,得學一輩子吧。
當老闆的人也別忘了,留一些思考時間給自己。你平常工作很忙,但同事說不定比你更忙;所以公司一定要有思考的腦袋,才會有下一步發展,才不會容易掉球。
下集來寫創業前要思考的事、以及推薦的書單。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並經本站重新編輯,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本站文章提供付費授權轉載或出版,請參閱授權說明、或來信 ask@tuna.to 洽詢。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多按下方的「拍手」圖像幾次、或是分享到社群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