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SMART」原則訂下目標、避免常犯的策略錯誤:制訂優勢競爭策略的五大步驟#4/程天縱
商學院課程和許多管理書籍,都喜歡用「教案」來總結過去的成功策略,作為其他企業的參考;但是很少有企業主因為上了商學院課程、或是閱讀了管理書籍來制訂自己的成功策略。因為,策略必須針對個別企業制訂才會有效。
許多朋友私訊給我,說我寫了三篇文章談策略五步驟,但是就是沒有搔到癢處,談談如何制訂有效的策略。
我在本系列第一篇文章〈制訂優勢競爭策略的五大步驟#1〉的結論中提到:
制訂策略的方法和模型百百種,使用哪一種差別都不大;如果能夠把這個策略第一步和第二步做好的話,那麼好的、有效的策略也就呼之欲出了。
事實上,產業不同、產品不同、在產業鏈上的定位不同,策略就會千變萬化;很難光是套上一個公式,策略就會自動浮現。所以,我只能舉幾個我知道的例子,跟大家分享。
容我先賣個關子:在分享個案之前,讓我先談談在過去經常看到、人們在制訂策略時所犯的錯誤。
策略的定義
我在5月4日發表於本站的文章〈「策略」與「執行」,孰重孰輕?〉中,為「策略」下了一個定義:
「策略」就是針對達成「目標」的各種「途徑」所做的「選擇」。
因此,要談策略,就要先從目標談起。不論你是創業者、企業集團的CEO、公司的老闆、或是部門主管,都會有目標、也都需要制訂策略,以便帶領團隊達成目標。
這個「目標」可大可小,可以是整個集團的目標,可以是整個公司的目標,也可以是一個部門的目標。
這個「目標」也可長可短,可以是企業的使命或願景,可以是三年的目標,也可以是年度目標。
「SMART」的目標
訂定目標一定要符合「SMART」原則:
Specific(明確):目標必須很明確,盡量避免使用空洞、虛擬、口號式的字眼。
Measurable(可衡量):目標必須是數字化、可衡量的。有句英文俗語是這麼說的:「If you cannot measure it, you cannot improve it.」(無法衡量的事情,就無法改進)。
Achievable(可達成):目標必須有挑戰性,但是不能是絕對達不到的。否則,你的團隊可能還沒開始,就已經放棄了。
Relevant(相關):目標必須和你的部門業務、功能、或KPI是相關的,這樣才能讓你的團隊瞭解,大家究竟是為誰而戰、為何而戰。
Time(時限):目標的達成,一定要有一個時限;在制訂時就要註明,必須在什麼時間點之前達成任務。
策略錯誤一:把目標當成策略
在我輔導企業、或是專業經理人生涯當中,經常可以看到類似這樣的「策略」:
爭取在一年內成為中國第一品牌,三年內進入全球前三。
其實這個根本就不是策略,而是目標,頂多只能說是通往目標的路徑。
「一年內成為中國第一品牌」是一個明確的目標,可以量化、可以達到、而且也有時限。但是,有多少方法可以達到這個目標?
在眾多方法中選擇一個最有勝算的,這才是策略。
策略錯誤二:沒有行動計劃
一個好的策略,除了「路徑」明確之外,還要能夠被拆解,成為各部門、或是各部屬「分工合作」的行動計劃。
我看過太多好的策略,因為沒有詳細的行動計劃、留給各部門或團隊成員太多的模糊空間,所以在執行過程中產生許多內鬥、內耗,導致結果失敗的例子。
如果策略相關的組織越龐大,就越需要一個類似系統工程的執行計劃,以確保「分工」之後還能夠「合作」。前期的計劃越詳細、越周密,後期的執行就越不會出錯。
策略錯誤三:僵化不變
前述的《「策略」與「執行」,孰重孰輕?》一文中也提到,「途徑」(也就是策略)的尋找,都基於許多假設;在行進的途中,還會遇到各種外在環境的變化,改變了當初的假設。
在選擇「途徑」的時候,我們一定會選一條天時、地利、人和都最有利,也就是勝算最高的途徑。
但往往人算不如天算,在往目標前進的旅程當中,各種外在的、不可控的變化,都可能會改變我們當初的假設。
定期審視產業趨勢、目標市場、競爭對手的變化,調整「策略」以因應,才能一直保持勝算,達成目標。
策略錯誤四:獨斷獨行
聰明的領導者在制訂策略的時候,一定會讓團隊參與討論;但太強勢的老闆往往獨斷獨行、自己關起門來制訂策略,然後要求屬下照章執行。
聰明的業務人員在給客戶的提案中,一定會想辦法讓客戶參與提案設計,而且讓客戶覺得,這個提案就是他的想法。
這個銷售技巧叫做「鉛筆提案」(Pencil Proposal);因為鉛筆寫的字,隨時都可以用橡皮擦擦掉修改。
包容和參與(Involvement)的力量非常強大。小米的第一款手機「米1」的規格,就是由小米的發燒友社群「MIUI」的粉絲們共同制訂的。
而小米生態系的成功,也是運用同樣的策略,讓合作伙伴積極參與生態系的構建。
結論
商學院的MBA課程、以及坊間許多管理書籍,都喜歡用教案(Case Study)的方式,來總結過去成功企業的策略、歸納出一些準則,作為其他企業的參考。
但是很少有企業主因為上了商學院課程、或是閱讀了著名的管理書籍,並據以制訂自己的策略,最後獲得成功的。
因為,策略必須針對個別企業制訂,具有非常高的客製化成分,這樣才會有效。
但本文裡面所提的,卻是不分產業、市場、產品的各種企業或是部門,在制訂策略過程中都會犯的相同錯誤,在這裡提供給讀者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