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摸不得」的Mac系統/Jean-Louis Gassée
Apple不久前發表了使用自家M1處理器、令人期待已久的新款Mac系列電腦。大家都已經知道新處理器的功能很強,但有一點還是令筆者失望了:為什麼Apple不趁這次過渡的機會,將觸控介面引進Mac電腦系統?
在去年6月的WWDC(全球開發商大會)上,Apple發表了採用自家Apple Silicon處理器的電腦。由於之前Apple已經取得了ARM架構的授權,所以往後還可以在這個基礎上,繼續修改、擴增、並且擁有這款處理器的相關權利。
有些歷史可能現在大家已經比較不清楚了:最早做ARM處理器的「Advanced RISC Machines Ltd」公司,是由Acorn電腦公司、Apple、以及VLSI Technology公司合資成立;早在1993年的Apple Newton「個人數位助理」上,採用的就已經是ARM處理器。
儘管Apple對於自家這款新的處理器沒有公布太多數字細節(只說「速度更快、更加省電」和「今年稍後上市」),但包括筆者在內的許多觀察家都同意,從新版的mac OS Big Sur作業系統功能和介面上,都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iMore網站的作者Joseph Keller就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就提出了以下的發現:
(Big Sur上的)某些介面元件變大了、下拉選單的項目之間也有更多空隙;Safari的網址欄似乎比以前寬(當然,這可能只是感覺)。而這些改變的出現,都可能是為了容納比傳統滑鼠游標更大的指標工具。
更大的指標工具……例如手指頭嗎?如果是的話,會不會代表macOS以後也會加上觸控功能?
並不是每個人都認同這個猜測,但只要是喜歡觸控操作的人,都會希望Mac未來的觸控方式比先前MacBook Pro上的「摸摸棒」(TouchBar)做得更好。
而且,只要你用過一陣子iPad,回頭用筆電時都可能會不小心伸手去摸螢幕(不要說你沒有過);更何況還有一些小朋友,根本一出生就只用過觸控螢幕,對鍵盤滑鼠根本不熟。
11月10日,Apple推出了使用新款Apple Silicon M1處理器的MacBook Air、MacBook Pro、以及Mac mini三款新電腦;它們的速度非常快、筆電的電池續航力也強,但並沒有加上觸控功能;這一點讓希望Mac變得「iPad化」的人(包括筆者在下我)感到有點失望。
在新產品發表之後,被Apple派往各媒體接受公關採訪的主管並沒有忽視這個意見。例如資深行銷副總裁Craig Federighi就告訴英國的《獨立報》:
當我們發表Big Sur時,外面那些文章開始說「喔喔,Apple要做觸控筆電了吧」;但我想的卻是:「他們怎麼會這樣猜呢?我們確實在努力讓使用者可以透過最舒服、最自然的方式來操作macOS,但並不會貿然跳到「觸控」這件事情上。
讓我們再往回看一下:過去多年來,Apple一直在iPad和筆記型電腦之間做出明顯區隔,因為不想讓簡單的平板電腦變得複雜、而且因為大老闆Steve Jobs就是不喜歡;但隨著iOS一版一版的修訂,陸續增加了許多功能,像是多工、多視窗處理,以及更像電腦的檔案管理功能等等,也越來越往筆電功能靠攏。
最近,iOS又「分裂」成iPhone用的iOS、以及iPad平板用的iPadOS;同時,Apple也在今年三月為iPad Pro(和第四代iPad Air)推出了Magic Keyboard鍵盤。總之,iPad最後還是變成了某種Jobs不會喜歡的筆記型電腦。
而負責展示Magic Keyboard的Apple主管,毫無疑問的又是Craig Federighi。他在這段YouTube影片中指出:
在為iPadOS加上對滑鼠和觸控板的支援之後,我們認為這是在觸控環境下使用游標最理想的方式……。
在看過Federighi的精彩簡報之後,我認為他是新一代Apple管理階層中最好的簡報者;因此,我被他說服買了一組Magic Keyboard鍵盤來寫稿。
不過因為小問題不少,所以實際上使用的體驗並沒有預期的那麼理想。這也讓我對Apple不同作業系統團隊之間的協調性方面,打了一個不小的問號:
像Mail這樣重要的應用程式,在這兩個系統之間竟然如此缺乏一致性,讓人不禁懷疑Apple的高層到底有沒有在做專案控管。
或許Apple員工每個人都只用一款產品,用Mac的人就不會同時用iPad,所以他們會以為外面的庶民們也不會兩種都用。
他們甚至可能以為,只有閒到發慌的科技宅,才有那個時間去計較同一個功能在兩個系統中有什麼不同。
再回到本文原本要談的「觸控Mac」主題。筆者先前寫過這段話:
用了一段時間的11吋iPad Pro加鍵盤,令人對於未來ARM版Mac的重量、以及電池續航力有所期待。
而11月10日Apple在產品發表會中所宣稱的M1系統速度和電池壽命,很快就會透過「科技宅」們的「計較」而得到驗證。
先前提到,Federighi在《獨立報》的採訪中提到「不會貿然跳到『觸控』這件事情上」;在先前Magic Keyboard鍵盤的發表中,也說過「Apple認為這是在觸控環境下使用游標最理想的方式」。
不過我倒是有個奇想,希望Apple會在不久的未來忽然發表一段影片,讓Federighi告訴我們:
我們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發現將觸控功能加進「鍵盤與滑鼠游標」使用環境中的最佳方法,就在我們今天推出的MacBook與macOS 12之中。
至於未來如何跟微軟的Surface筆電競爭,或是為什麼Apple要繞這麼一大圈才終於想通、推出現在這些設計,相信Federighi在這支目前還是空想的影片中,會給我們最好的答案。
關於這篇文章的主張、以及其他地方的讀者回應,我的想法是這樣的:
長期來說,介面觸控化仍然是一個趨勢,所以未來筆電(不見得是我們現在習慣的「螢幕+鍵盤」型態)的觸控化應該只是遲早問題。
然而以我個人的意見來說,其實並不贊成目前的筆電型態直接加上觸控(平板/筆電兩用模式可以,但過去的這類兩用產品都設計得不夠好)。幾個角度:
1. 即使系統是同一套,筆電比較屬於是「內容生產」的裝置,因此以過去幾十年傳承下來的輸入習慣(鍵盤),雙手操作是比較有產能的方式;而平板(和手機)則比較屬於「內容消費」的工具,所以單手操作、站著操作也都無妨。
2. 直接將鍵盤、滑鼠、觸控混用,容易造成使用者混淆或誤觸。目前加上鍵盤的iPad就有這個問題:雖然可以用鍵盤打字(注音輸入法很糟糕,但那是另外一個問題)、觸控板控制游標,但某些動作還是必須透過觸控完成;等回到沒有觸控功能的筆電上時,就會(如引文中所說)不小心伸手去按螢幕。
3. 有觸控功能的筆電,在純鍵盤使用時會覺得螢幕髒髒的。 XD
雖然前面說過觸控是趨勢,但必須等到筆電的型態有所革新、觸控輸入效率足以匹敵現在的鍵盤(這對下一代的人來說會比較容易),那時候不僅上述的筆電問題得以解決、甚至現在所謂的筆電都可能不會存在了。
至於「影響銷售」,應該不會是太大的考量。除了基本用途定義不同之外,人的操作方式也有基本上的差異(單/雙手、站著/坐著用等等),所以在前一段說的「筆電徹底變革」發生之前,應該都不用擔心。
而就算會「侵蝕iPad銷售」,我是覺得還好;何況拿比較貴、毛利比較高的筆電去侵蝕平板,對公司也不是壞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