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打破橫向合作的高牆:確診故事多#6/程天縱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部門間的橫向合作必須以「增值流程」為基礎,來設計組織架構。「增值流程」對於「功能型組織」、「產品線型組織」、「混合型組織」都不是問題,但對於「集團型組織」就成為巨大的挑戰。
曾經有某位台灣本土集團的大老闆,和我聊起他的心頭之痛。其集團版圖是台灣唯一擁有金融和電信的;照理說,應該在行動金融與支付業務上擁有極大的優勢。
但是,旗下這兩大企業卻無法好好合作,讓他花了許多時間在解決層出不窮的矛盾上。
企業集團尚且如此,遑論龐然大物的政府組織機構了。團隊合作,知易行難,越小的組織越容易執行,越大的組織越難處理,究竟有何良方?
我在上篇文章中建議讀者們判斷,幾個政府的組織架構、以及相對應企業的組織類型;果真有些讀者提出了觀點來分享,看法都相當一致,政府組織架構比較類似企業的「集團型組織」。
那麼,不同組織類型對於平行部門之間的橫向聯繫與合作,有什麼關聯呢?
在本文之中,先以我們熟悉的企業組織類型,來檢視平行部門之間的合作難度與改善的方法,然後再考慮是否可以「應用」在政府的組織架構上,這就是這幾篇文章的邏輯和脈絡。
流程促進橫向合作
企業的組織架構類型,在上篇文章中介紹過;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由最基本的「功能型組織」,逐步升級為「產品線型組織」、「混合型組織」、「集團型組織」。其組織架構,都是以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為核心,然後針對「產品」的定義、設計、生產、銷售、交付、服務等「流程」的分工與合作而設置的。
這些企業組織架構裡,每個部門在日常工作中,就需要與其他部門有上下游的關係,產生頻繁的互動。
良好的組織設計,必須要使「做事」的流程簡單、順暢,避免疊床架屋、職權責不清。這些重點在《程天縱的職場力》中的「職權責合一」三篇文章中,有詳細的說明,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集團型組織的挑戰
但是當企業成長到「集團型組織」時,集團由多個獨立企業構成,在單一經營權之下運作。
這些獨立企業之間,可以是上下游的垂直整合關係,或是同一產業多品牌的水平聯盟關係,也可以是不同產業、毫無關係。
在這種組織類型裡,每個獨立企業之間,不見得會存在某種「流程」,來迫使企業成員之間產生日常工作互動,來提升「橫向合作」的能力。
傳統的思維都認為,集團旗下的企業,獨立經營反而效率更高,硬要強加橫向合作關係,結果是互相牽制、互相掣肘。
而大部分的政府機關的頂層組織架構,正是類似企業的「集團型組織」,許多平行單位相對的比較獨立運作,專業領域也相去甚遠,因此在日常運作過程中,毫無交集。
全球議題
一旦發生類似此次疫情,爆發得又快又猛,病毒不斷變異、時間跨越數年,則跨部門的合作,就難免會出現一些缺失。
尤其在當今,「全球議題」迫使國家必須合作,例如:
傳染病控制,和相關的疫苗研發與接種;
溫室氣體排放,環境污染,ESG和永續發展;
全球經濟發展,貿易結盟,資金流動,供應鏈重組;
政治方面:民主與專制,人權與獨裁;
科技方面:數位化、元宇宙、虛擬貨幣、NFT等等。
因此,每個國家將會面對更多的挑戰,迫使中央政府要有更多跨部會的橫向合作。
而企業也同樣面臨這些「全球議題」的挑戰,因為各國政府的政策會迫使企業經營管理,更加重視「標準」,法遵(compliance)的力量更強大。
「全球議題」並非傳統的「全球化」,有時候因為政治因素,反而會趨向「區域化」,企業經營者必須要有清楚的認識。
跨界才能創新
在企業發展到「集團型組織」的時候,集團中央以傳統式財務掌控,例如資本操作、投資併購等手段,來管理集團,已經不足以應付全球議題、科技、轉型升級的挑戰。
這時就必須考慮,創造旗下企業之間的「流程」,例如金融與電信合作的行動支付,或是產業上下游的垂直整合等等。
看似毫不相干的獨立企業,可以利用新科技,創造出新的經營模式,達到「跨界創新」的目的。
使命與願景指出方向
集團型組織除了在獨立企業之間,找到跨界創新的新模式,創造新流程之外,集團的使命與願景更加的重要了。
因為使命與願景為每一個獨立、不相關的企業,指出共同的方向,勾畫出一個共同的未來,產生綜效(synergy),提升整體競爭力。
結語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要促進部門間橫向合作,必須以「增值流程」為基礎,來設計組織架構,也就是說,從「做事」的角度,來讓部門間合作更順暢。
「增值流程」對於「功能型組織」、「產品線型組織」、「混合型組織」都不是問題。但是對於「集團型組織」就成為巨大的挑戰。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頂層組織架構,比較類似企業的「集團型組織」,因此也面臨同樣的問題與挑戰。
根據過去的經驗,我提出了三個對策,分別是:
全球議題
跨界創新
使命與願景
這些都是從「做事方法」和「組織架構」來提出解決方案。但是,組織的問題不外乎「事」與「人」,橫向合作的成敗關鍵還是在於「人」。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人」在組織橫向合作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