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Comments

這是一個很值得深思的問題:怎麼樣的產品/ 系統才能後來居上?

Expand full comment
author
Sep 24, 2022·edited Sep 24, 2022Author

簡單的說(說起來簡單),就是創造出全新使用模式、擺脫現有市場糾纏的產品。例如當年擺脫Yahoo的Google、擺脫Nokia的iPhone。

現在的市場往往是「贏者全拿」的局面,即使是緊追在第一名後面的第二名,要超越第一名就不簡單了,遠遠落在後面的老三就更難了。這也是華為拼命想靠5G來超越其他手機廠商的原因之一。不過問題是,手機(硬體)和系統(軟體)是兩回事,即使5G超越了,系統還是依賴(美國的)Android,所以才要弄出一個(其實還是以Android為基礎)的鴻蒙。

我相信華為也想弄一個完全自主設計的系統,假以時日或許也做得到。只是以市場現實來說,不允許這樣做就是了。

Expand full comment

謝謝分享! 不過,我們若一直往前推 (shift left), “全新的模式” 如何成就?

好像也不是只有 idea, 還要有 資金、團隊、….機運,不然早淹沒在茫茫人海之中。是個很有趣的問題!

Expand full comment
author
Sep 24, 2022·edited Sep 26, 2022Author

每個例子需要的都不一樣,舉例來說,在Apple的iTunes音樂商店之前,信用卡公司/銀行基本上是不收0.99美金一筆(尤其是大量筆數的)這種小額交易,但(傳說中)Steve Jobs用各種方法說服銀行願意接受這種交易方式、再加上說服唱片公司願意賣單曲下載,開啟了iPod熱賣的時代、並以類似的硬體設計延續到後面的iPhone。

同時,這樣的模式也帶動了各種小額數位商品銷售(包括app、電子書、以及後來的串流服務),之後就是我們現在看到所謂的「生態系」模式,讓廠商(不僅Apple)以毛利很高的數位內容獲利、再回頭帶動硬體普及。

講這個當例子,要說的是這裡頭基本上其實沒有技術門檻,Apple當時(2001年左右)也還不是一家很有錢或很賺錢的公司,但就是眼光和努力改變了一切,再加上(後來的資金、團隊、機運)讓整件事情成功。

不過到現在這年頭,只是有眼光也還真的不太夠就是了。

Expand full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