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體制與成長階段的關係:確診故事多#9/程天縱
今天的世界已經進步到數位和網路時代,實體經濟漸漸被虛擬經濟所取代,產品的價值也由硬體轉向軟體。科技並不會局限在實體產品的生產,而是體現在更前沿的創新和研發上,所以「創新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
個人與群體的成長過程,都應該循序漸進,尤其是「自我約束」階段的基礎,一定要打好。對個人成長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家庭教育;而對群體合作最重要的,應該是學校教育。
這兩個階段的教育,重點就是「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家有家規,而學校有校規和獎懲制度來約束學生;學校更有作業、考試、排名、競爭,以確保學生盡本份,做好自我管理。
如果家庭和學校教育都很成功的話,那麼企業對於剛進入職場的新人教育,就可以專注在「自我激勵」和「自我學習」兩個階段,那麼台灣企業就非常有競爭力了。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兩個階段的主要目的,都著重於「防弊」;而「自我激勵」和「自我學習」的最終結果,則可以為企業「興利」。
再深入分析,前兩個階段會加強紀律、禁止叛逆;而後兩個階段,則會鼓勵員工和組織勇於創新、改變現況。
製造與研發的差異
凡事並不都是「非黑即白」的兩個極端。我必須先解釋清楚:製造和研發都需要紀律和創新,但如果把這兩者放在天平的兩端,製造所要求的紀律,在比重上遠較創新來得高;因為只有如此,才能製造出品質一致的產品。
研發當然需要創新,否則只是抄襲和山寨;但研發也需要紀律,也因此才會有各種「設計規則」(design rules)的出現。而根據無數經驗累積導出的設計規則,才會有「 電子設計自動化」(EDA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軟體產業的誕生。
EDA是指利用電腦軟體工具,將各種複雜的產品設計過程自動化,以縮短產品開發時間,協助工程師設計電子產品、提高市場競爭力。這當然也包含了半導體線路設計的自動化,因此美國最近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實施的EDA禁令,才會重擊中國。
「東升西降」有那麼簡單嗎?
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後,經濟的騰飛確實令人驚艷,GDP成長率遠超過西方國家;這也因此讓中國政府出現了一種說法,認為未來幾十年將會是「東升西降」的趨勢。也就是說,中國將會崛起,取代歐美國家的世界領導權。
如果仔細研究亞洲新興國家GDP增長的來源,不難看出來,主要是靠著引進外資,將製造業遷移到亞洲;真正透過自我創新科技而增加的GDP比例,其實非常低。
當海峽對岸陶醉在過去30年高速經濟成長所帶來的基礎建設改善、生活水準提高,因而而高喊著「中國夢」、「製造2025」、「東升西降」時,不要忘了未來國力的展現,仍然是在「科技」上;而科技靠的是創新,不是製造。
未來國力的展現,仍然是在「科技」上;而科技靠的是創新,不是製造。
馬克思主義認為,科技只是生產力的一部分;鄧小平則更進一步,創造性的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可是在他們的那個時代,經濟說的是實體經濟,產品說的是實體產品;無論國力或經濟,靠的是實體產品的生產和製造。
在他們的年代裏,完全無法想像和預測到,今天的世界已經進步到數位和網路時代,實體經濟漸漸被虛擬經濟所取代,產品的價值也由硬體轉向軟體。科技並不會局限在實體產品的生產,而是體現在更前沿的創新和研發上,所以「創新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
改變基因有多難?
在2017年2月發表的〈亞洲製造移回歐美真的好嗎?這裡有些不一樣的看法〉這篇文章中,我記錄了2015年9月28到30日參加由奧地利薩爾斯堡大學主辦、十分特殊的物聯網(IoT)論壇;這個論壇的主題是「重新思考科技創新──工廠,製作和設計研究」(Rethink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Factories, Fabrication & Design Research)。
我為與會貴賓上了一堂課,解釋了製造的4種模式,尤其是電子業最普遍採用的「大量生產裝配線」;說明這種僱用大量勞工的生產模式,是如何的重覆乏味、低工資,而且扼殺創新(有興趣的讀者歡迎前往閱讀引文瞭解細節)。
只要GDP增長,個人所得快速提高,將「世界工廠」轉型為「世界市場」並不困難;但要將「世界工廠」轉型為「科技創新領先者」,這牽涉到基因的改變,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製造業的基因建立在「紀律」之上,產線員工必須要能夠「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而科技創新的基礎,必須建立在「自我激勵」和「自我學習」上。
科技創新的基礎,必須建立在「自我激勵」和「自我學習」上。
我在這系列的前幾篇文章,一再強調個人與群體的成長過程,都應該循序漸進,拾級而上,不可能「彎道超車」的。
再看看我最近發表的〈民主與獨裁的差異:賭的是誰?〉這篇文章中,比較了民主和專制政體的差異。從「成長階段模型」來看,專制政體在要求人民「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方面,比民主體制更有效率。
但是要將整個民族性與文化,再往上成長到「自我激勵」和「自我學習」,就必須改變基因,改變體制,「民主」比「專制」就更有優勢了。雖然未必可以蘋果對蘋果的比較,但是可以從各國諾貝爾獎得主的人數,也大概可以看出體制的影響。
結語
本文比較了不同政府體制下,對於個人、群體、文化的「成長階段模型」的影響。處於專制體制下的「底層人民」,比較容易接受「成長階段模型」的前兩個階段,也就是「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因而有利於生產製造產業的發展。
而民主體制強調的就是「以個人為本」的自由人文主義,以教育、價值觀、文化來促進個人自我的成長,而不是藉由外力強制個人的思想與行為。所以在「成長階段模型」的前兩級,效率會低於專制政權。
可是要進入「成長階段模型」的後兩個階段,「自我激勵」和「自我學習」,在民主體制國家成長的人民,就比專制體制國家的人民要容易得多了。
曾經有朋友挑戰我的說法:如果專制體制國家的人民,在「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方面,做得比民主體制國家的人民有效率的話,為什麼專制體制國家的貪腐問題會這麼嚴重?
這也就是我在前面強調的是「底層人民」,因為他們手中沒有任何權力,可以與專制力量抗衡;所以面對專制,他們不是內卷就是躺平。他們的自我約束和管理,大都是由外在力量來強制的;一旦權力在手,外在力量由自己掌握,權力就很容易被濫用了。
談完了國家政體對「成長階段模型」的影響,下篇文章我們就來探討一下,與讀者們有更切身關係的「企業組織」與「成長階段模型」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