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Car為什麼「或許不是個好主意」?/Jean-Louis Gassée
先前我們曾經探討過,電動車會不會是Apple的下一隻金雞母;現在,讓我們站到反方的立場,來繼續談談這個方向。
如果像Apple這樣重視設計品質、也以使用者體驗著稱的公司推出電動車,誰不想要?如果它真的問市了,相信很多人會把它稱作「電動車中的iPhone」;不過光是叫做「Apple Car」,應該就已經很吸引人了。
這是筆者在前一篇相關文章〈🔏Apple Car:「輕資產、重軟體」模式的潛力典範〉中所下的結論。然而,凡事總有好的一面、和不那麼好的另外一面;而且如果我們沒有兩面都仔細看的話,就不能算是真正瞭解這個題目。
所以,這篇文章就來談談,為什麼「Apple Car」可能不是個好主意。
這是個划算的投資嗎?
在前一篇中,我們提到Apple擁有高達54%的平均毛利率(其中服務事業比較高、硬體事業比較低);像這樣一家賺錢的公司,為什麼還要去淌汽車業平均只有7%毛利(即使高階品牌會稍多一點)的渾水?
如果我們研究一下Tesla的財報,就會知道他們過去五年的毛利率一直在28%和33%之間擺盪;所以,像Apple這樣管理基礎更好的公司,也應該可以在總值3,000億美元的全球汽車業中拿下一塊大餅。
而且,相較於Tesla必須自己蓋工廠,而Apple則一直以來都是以輕資產、重軟體的方式經營;所以即使是造電動車,想必會像生產iPod、iPhone、以及Mac電腦一樣,透過管理代工廠商的方式來生產Apple Car。
然而,「輕資產」(也就是盡量減少對資產的投資)的經營方式雖然增加了財務彈性,但並不是不用付出相關成本的、而且也不是萬能的。因為,Apple仍然必須對代工廠商提供財務支援。
在Apple的2022年第二季財報的「經營層對財務狀況與營運結果的討論與分析」1一節中,有一個部分稱為「製造者採購承諾」2,就詳細記載了預付給代工廠商的金額。在這一季中,這個金額達到了406億(美元,以下同)、而且標示為「基本上不可取消」3。
如果Apple要做電動車,必定會採用一樣的方式,依照生產的規模大小,付出這個科目的款項給代工廠商。
定價與銷售問題
接下來則是定價方面的挑戰。現今的電動車價格多半在4萬美元或以上,比較高價位的產品包括15萬的Porsche Taycan、或是11萬的Mercedes EQS。
入門版的二輪驅動Tesla Model 3價格從4.6萬起跳,四輪驅動版則要6萬;如果要再加上(爭議不斷的)全自動駕駛功能升級,還得另外再多付個1.5萬。
電動車目前較高的價格帶,對Apple來說會是挑戰、還是機會?他們會以低價殺進市場、推出價格遠低於5萬的產品嗎?我相信不會,因為Apple從來不打這種價格戰,而是會以品牌價值和使用體驗設計,進攻「精品等級」的區間。
Keep reading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吐納商業評論 | Tuna Business Review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